-
〓 说起大年情味足——《春节旧事》絮语
爆竹生花回娘家剪纸贴春联《春节旧事》 张志春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过年老风情》乐其麟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舌尖上的新年》陈晓卿著 中信出版社【著书者说】编者按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春节文化的深厚内蕴和独特魅力,决定了她不仅是中华民族岁时年节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也逐渐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性节日。本期《光明悦读》为读者推荐几本关于......
-
〓 《华夏文明圣火薪传》出版
本报讯(记者杜羽)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百岁学者章人英主编的《华夏文明圣火薪传》日前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前人在治国理政、修身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该书共5卷12章,150余万字,按照政治、历史、哲学、军事、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科技、民族、地理等专题编纂而成,既是普......
-
〓 《西藏传统农耕用具图典》将出版
本报拉萨4月4日电(记者尕玛多吉 通讯员李键)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挖掘整理,一部反映雪域高原农耕文化的藏文书籍《西藏传统农耕用具图典》将于本月出版发行,这本图典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西藏独特的农业文明,同时为高原农耕文化研究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这本书主要包括17类农耕用具生产技艺和300余幅实物图片,较为全面地记录了西藏各类农......
-
〓 七月光明书榜:《气候创造历史》
《气候创造历史》【瑞士】许靖华著 甘锡安译 三联书店 气候、历史,这两个看起来似乎关联不大的词语,通过作者精密的研究而被深度结合起来,并成为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论断。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历史,这本书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独特思考。 书中提出,纵观中国历史,几次大的游牧民族南侵导致的改朝换代的时间恰好与2000年来中......
-
〓 不写令人生畏的历史书——访《晚明大变局》作者樊树志
《晚明大变局》樊树志著 中华书局 对于中国历史,人们似乎总是保持着一种刻板的印象:15世纪地理大发现所开启的“全球化”浪潮,迟至19世纪的晚清,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到来,才让中国人在万邦来朝的睡梦之中猛然惊醒。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的新作《晚明大变局》给出了另一种视角:晚明中国就已卷入全球贸易的网络之中,无论......
-
〓 《晚明大变局》有助于研究文学史
《晚明大变局》,樊树志著,中华书局出版,58.00元《晚明大变局》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不仅足以帮读者看清明末的真相,也颇有助于文学史的研究。不久前面世的《晚明大变局》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不仅足以帮读者看清明末的真相,也颇有助于文学史的研究,兹略举二例以发其凡。其一,书中说起顾宪成严厉批评王阳明及其后学,将他们的态度归纳为“......
-
〓 书写明史的新方式——评《他们活在明朝》
《他们活在明朝》 王春瑜 著 商务印书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历代王朝中,明朝长达277年,是一个享有国祚比较长久的王朝。迄今为止,明史的撰著,有如下几种书写方式:一是清代人修的《明史》,它和以往“正史”一样,“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鲁迅语)。但它继承了《史记》以来的修史传统,其中有人物传记。二是以范文澜为代表......
-
〓 “以史为鉴、警示未来”系列图书首发
本报南京12月12日电 (记者姚雪青)12月12日,“以史为鉴、警示未来”系列图书首发式在南京举行。来自美国、德国的南京大屠杀期间参与难民救助、记录日军暴行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首发式。首发式上,由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
〓 《考古学概论》:编写一本反映中国考古学实际的教材
在世界学术之林中,考古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近些年来,虽然国内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国外考古学教材,但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实际存在一定距离,不能满足我国考古学一线教师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编写一本反映中国考古学实际的教材,是考古学广大师生的共同期待和迫切要求。 《考古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
〓 学术研究与价值立场——为《“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一书自序
1本书收录的六篇论文,是我近年研究、讨论“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的成果,故根据内容命名为《“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其中,《“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下简称《“亲亲相隐”》)一文发表于《哲学研究》2012年10期,是我对学界争论已久的“亲亲相隐”问题的首次回应。“亲亲相隐”之争起于十余年前,起初我并未予以......
-
〓 新书短评:《书装艺谭》
《书装艺谭》 宋焕起 著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宋焕起的新作《书装艺谭》是一部关于图书装帧艺术设计理论的经验与心得之谈的书。作者从书籍设计的各个方面,如色彩、字体、纸张、插图等,阐发了对设计和美的理解。作者提倡设计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精神,反对艺术上的国际主义垄断。善于利用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民间艺术和色彩这......
-
〓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学术支撑——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引起评审专家浓厚兴趣。 资料图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下简称《成果文库》)自2010年设立以来,每年力作层现,精品迭出。2012年度《成果文库》申报成果440项,经严格评审,入选65种,并于2013年4月全部出版完毕......
-
〓 《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从学术研究史中梳理而出的学科史
《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上册),夏燕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118元 由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授夏燕靖先生撰写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上册),新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艺术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上册)是一部全面梳理20世纪初以来,直至1978年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艺术学发展历史轨迹的专著。尽管作......
-
〓 用英文重现唐诗之美——读《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
《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 何中坚 译著 中信出版社唐诗简洁而华丽。自唐朝迄今,唐诗传诵于国内及海外华人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独辟蹊径,试图通过英文重塑唐诗的美态。译著者何中坚选取了203首英译唐诗,其中很多是家喻户晓的伟大名作。按原诗韵律押韵,保留其神髓,其独特之处......
-
〓 观察人类文明进程的新视角——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英】彼得·弗兰科潘著,邵旭东、孙芳译,徐文堪审校;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和概念,是由德国地理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主要指跨越欧亚大陆,将地中海世界与中国和东亚连接起来的交通网络。丝绸之路是贯通东西的重要通道,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对丝绸之......
-
〓 向下看那些模糊不清的灌木丛——《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
●《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加】卜正民著 潘敏译 商务印书馆)●推荐人:詹福瑞(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在诸多的抗战史著作中,《秩序的沦陷》是一部新奇之作。它摒弃了历史著作中常见的宏大叙事模式,不写抗日的主战场,转写沦陷区的“维持会”或“自治会”,着意去描写生活在沦陷区的小人物,甚至是模糊人物。此书以1937年冬......
-
〓 光明书榜(3月)
《我在政协这一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朱永新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论历史》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 黄煜文译 中信出版社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著 赵中建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
-
〓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评介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8卷) 张宪文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发生在7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痛的一页。对于这场骇人听闻的灾难,中方、日方以及西方的事件经历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留下了丰富的记录。时间过去了近70年,事件的幸存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作为加害方的日本......
-
〓 七十五年师生情——叶嘉莹《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编后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叶嘉莹 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顾随致叶嘉莹书大学毕业时的叶嘉莹一直以来,我都十分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先生更是我心中景仰的大师,为先生出本书的愿望由来已久。“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的出版,缘于2016年8月27日,在河北大学举办的“201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叶嘉莹先生的......
-
〓 经典与人情的重逢——评《风诗的情韵》
《风诗的情韵》 李 山 著 东方出版社 一部《诗经》,洋洋洒洒十五国风,记录着千年前中原大地上的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是亿万中国人无可替代的精神家底。虽然岁月曾将她捧上庙堂,束之高阁,但那些曾孕育滋养过她的人情世故却依然在市井巷间绵延不绝。李山新著《风诗的情韵》一书,以通俗简明的语言讲述《诗经》十五国风的种种情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