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书评:《脚注趣史》之“趣”
《脚注趣史》[美]安东尼·格拉夫敦 著 张弢 王春华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个已有刻板印象的事物,一旦被放在历史长河中细细剖析,其多面性和复杂性也许会给人带来新鲜的视角,这就是历史的有趣之处,也颇考验叙述者的功力。《脚注趣史》小而经典,就是这样一部趣作。该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充满......
-
〓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2014年3月) 本报北京4月9日电(记者吴娜)为更好地向广大读者推荐优秀图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介绍推荐新近出版的优秀图书,“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经过严格的推选程序,第一期“大众好书榜”日前正式发布。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是我国权威的图书评......
-
〓 11卷460万字《章开沅文集》盘点六十余载学术人生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近日,十一卷本《章开沅文集》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章开沅亲自审定,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学者专家整体参与了这部大型学术文集的收集整理工作。文集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章先生的不同研究领域而划分,主要涵括章开沅的辛亥革命研究、张謇研究、思想文化研究、南京大屠杀研究,以及章先生的随笔、演讲访谈录、所......
-
〓 光明书榜:《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这部书是西方世界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由牛津大学迈克尔·苏立文教授倾毕生之力撰就。 作者熟识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许多重要的中国艺术家,并且得到了1979年以来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信任,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他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目击者,也是最早和最持久地向西方世界......
-
〓 《世界文学史》中译本:绘一幅力求完整的世界文学地图
《世界文学史》中译本书影 资料图片 《世界文学史》中译本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专家认为,该书有条件成为我国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化和文明史研究领域最具参考价值的大书之一—— 历时十余年,经过众多俄语专家、译者的努力,《世界文学史》中译本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即将亮相今年的上海书展。全书共计八卷,分为十六......
-
〓 《艺术的故事》:思之清正言之流畅
贡布里希说,本书是为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而写,全书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就是把话讲得听起来外行也决不高深其词。他是语言的大师,从小就迷上了语言的创造性,一生都在思考语言的问题。毕竟,美术史的历史也是寻求语言表达的历史。《艺术的故事》主旨是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是“用朴素的语言重新讲述艺术发展史”,理论的深度就在不露声色的笔致中徐......
-
〓 玉石行业著作《大国玉魂》出版发行
本报北京11月8日电(记者张春雷)中国玉石行业第一部全景式、实录性著作《大国玉魂》近日在京出版发行。该书通过对玉石行业14位领军人物经历的细笔勾描,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玉石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该书也是玉石文化类图书中第一本有系统有脉络地记录当代玉雕艺术、展现玉石行业风貌,具有总结性、艺术性及史料价值的书......
-
〓 昌明国故 融会新知——《汤用彤与现代中国学术》评介
汤用彤是享誉中外的佛教史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学贯东西、会通古今的国学大师。学界过去有关汤用彤的研究尚不全面,赵建永撰著的《汤用彤与现代中国学术》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则填补了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的这一空缺。该书的主要特色有三。通过精读原著、深研论主所读之书确立新的研究视角。作者基于对汤著已刊和未刊稿的研究,结合汤用彤......
-
〓 《汉学研究》十九年成果斐然
本报讯(记者 吕慎 通讯员 咸俞灵)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假《汉学研究》进入CSSCI来源集刊这个具有权威性的学术“俱乐部”之机,举办了京津地区的著名专家和学者李明滨、严绍璗、耿昇、周思源、熊文华、李庆本、华学诚、柴剑虹、何培忠、阎国栋、王晓平、刘顺利、余三乐、郭鹏、段江丽、钱婉约等近五十人参加的汉学研究学术座谈会......
-
〓 想起了《水经注》那桩公案——读《歧羊斋史论集》
《歧羊斋史论集》 程兆奇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无论从装帧、书名或体量来看,这本八百多页的厚书都像是三家村老学究为猎取功名而炮制的一块敲门砖。但这丝毫未妨碍它居然登上了“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可见中国读者挑食的门槛之“精”,也可见当今天下已无人读书的慨叹其实是有些过虑了。收入书里的专论,近半数以发生在日军侵华时......
-
〓 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丛书出版
本报厦门10月26日电(记者刘彬)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丛书之《孙子集》《老子集》和《列子集》,26日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亮相。这套丛书是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生前亲自规划指导的,历经30年完成的中国古籍整理辑佚的最新版本。 其中,《孙子集》新补得3.5万字,比《孙子》底本正文......
-
〓 斯人远去风范长留——读《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王戈 王作人 著 作家出版社 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兰州大学校长的教育家江隆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更替,似乎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远去,更多时候成为相关史料中的一个名字,纷繁历史中的一个身影。 王戈、王作人两位写过不少小说力作的作家,在充分占有丰富资讯与一手史......
-
〓 新书架:《从仪式到艺术——中西戏剧发生学》
《从仪式到艺术》,汪晓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梳理了戏剧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发生学脉络,并通过对酒神、傩神神话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发展的分析,指出中西方神话、祭祀仪式的内在同一性,同时探讨了中西戏剧艺术的差异性。...
-
〓 世界遗产资源手册发布中文版
本报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王珏)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杂志社协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暨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成果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施瑞思说,这是资源手册首次翻译为中文,希望为人们提供指导和借鉴。中国4......
-
〓 引导“一线指挥员”学习儒学——评《干部儒学读本》
每一个基层领导班子都是某个地方或部门的一线指挥部,而身在其中的干部就是“一线指挥员”。据我所知,浙江省儒学会是同类团体中开展活动比较积极有效的。最近该会推出了《干部儒学读本》(吴光、王宇、王晓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以下简称《读本》)。《读本》为广大的“一线指挥员”走进儒学传统的思想殿堂提供了......
-
〓 《关学文库》:关学研究前瞻
关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张载始创,并在与不同时期思想流派的交流、融通中动态地发展的与张载学脉相承之关中理学。从宋代开创直至清末民初终结,在绵延八百余年的时间跨度中,关学源流初终,条贯秩然,形塑着陕西地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十年学界的不懈努力和持续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在传统文化价值日益凸显之......
-
〓 追寻宋代诗词之间相互影响的轨迹——读《南宋前期诗词文体互渗研究》
任何一种文体形式都有产生、发展、固化的过程,其固化过程也就意味着僵化和死亡的开始,因此,文体发展常常需要借助于不同文体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借助新的文体元素使旧有文体突破原有传统范式,创造新的生命活力。文体史演变就是一部尊体与破体、破体与尊体的发展史。 宋代的诗与词,就其分类而言,都属于诗歌范畴。词为诗余,诗......
-
〓 《平天下》:用古典智慧滋养现代治理
中国正处在传统文化勃勃复兴的欢欣时代。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睽违已久的传统文化,又亲切地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中国渊深源厚的传统,又一次被国人重新拾起,而古典智慧润物无声的滋养正能量,正真气弥满地渗透入神州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离开传统太久了,对传统的陌生感是触目惊心的。全面复兴传统,让古典智慧真正地内化于......
-
〓 做书者说:草木这颗精灵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潘富俊著;商务印书馆出版。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文学作品中出现植物的身影,早已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然而细究起来,作为生物学分支的植物学原为西学,有着严谨的科学理......
-
〓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唐宋词的形式与艺术发展史》成果简介
暨南大学邓乔彬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宋词的形式与艺术发展史》(项目批准号为04BZW024),最终成果为专著《唐宋词艺术发展史》,2010年5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唐宋词研究渐成“显学”,但对其艺术体系的研究仍显不足,本项目以系统工程的眼光和结构,打破以往词学各子学科的藩篱,以1......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