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手段及其影响
财政问题困扰了有明一代,各个时期努力寻找各自的解决之道。洪武时期,主要通过将民田大规模转化为官田来增加财政收入,官田的征税额是民田的10倍左右。到永乐时期,除了继续增加官田以外,又发明了官俸折钞这种节流财政来暗地增加财政支出能力,其秘密隐含在用成本极低的纸钞代替俸给本色米,实质是降低官吏俸禄以节省财政支出。宣德中期......
-
〓 唐人小说中的儿童图鉴
在古今文学艺术长廊里,天真烂漫的儿童构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一提起唐代儿童,我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诗文里天才秀发的骆宾王、王勃、薛涛等人。事实上,唐人小说中也不乏儿童的身影,其中既有对儿童生活的描绘与再现,又有儿童个体形象与文人自我情感的呈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敏而早慧的神童 和前人一样,唐人小说家也热衷于将一些出类......
-
〓 安大简《诗经》与今本《毛诗》异文关系研究 [首发]
...
-
〓 为什么上大学
今年高考前夕,一段高三学生的演讲火遍全网,特别是其中一句“我就是一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拱了城里的白菜”更是引起巨大争议。对其同情、维护者有之,围攻、反对者亦有之。我无意加入这场争论,但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倒是引起我的浓厚兴趣:为什么要上大学?按照那位同学的说法,上大学是为了“改命”——高考改变命运。这句话没有错,也是中......
-
〓 经师、人师: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又字石户,度变姓名为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朝廷批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从祀文庙,从此,他们被举世公认为清初“三大儒”。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一顾炎武出身名门望族,高祖......
-
〓 宋朝监察体制有效运行的原因
电视剧《清平乐》中,有很多宋仁宗朝台谏官对朝中大臣进行纠弹的场景,给观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虽然影视作品多用夸张虚构手法,但这些情节则基本符合史实。历史上,以台谏官为代表的宋朝监察官员以敢于纠弹著称,尤以中前期为甚。宋朝未出现如汉、唐、明朝那样严重的太监干政、外戚专权、藩镇割据等种种弊政,与此有一定关联,《宋史》甚至有“......
-
〓 碑志上的小说:出土文献与《集异记·裴珙》互证
唐人传奇渊源于汉魏六朝杂传,深受史家“实录”笔法的影响,不少人物事件都于史有据,故其本事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宋代便有学者提出《莺莺传》之张生为元稹自寓,近人陈寅恪、刘开荣等以“诗史互证”之法,进一步从唐代社会重“婚仕”的角度加以有力论证;卞孝萱先生考索《补江总白猿传》反映初唐政坛倾轧、《霍小玉传》关涉牛李党争等,亦......
-
〓 悌之道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弟子规》的首句是“圣人训,守孝悌”,也将孝与悌并举。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
-
〓 大隐的缺席——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原因辨析
在六朝时代姹紫嫣红的文学景观中,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无疑是一部人文价值极高的文学宝典。但是,在这部文学宝典由六百多位人物组成的画廊中,人们竟然找不到陶渊明的踪影。依照笔者昔年所考,《世说新语》成书于元嘉十六年四月到元嘉十七年十月间(439—440),编纂成书的地点即在江州(江州的治所在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刘......
-
〓 明代诗文与西北边镇
边镇,意谓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明代以其政治形势的特殊性,对外边警不断,军费始终是国家财政支出重项。在诸多行边的身影中,驻边官员、入幕书记、逃难僧侣、谪戍迁客都曾在边镇留有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文学遗存,而奇异的自然景观、备边演武与战争场景、独特的民风民俗也使所产生的文学样貌极具特色,呈现出与明代其他地域迥然有别的文化......
-
〓 中国戏曲: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东方美学
戏曲是中国的本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中国戏曲与西方表演艺术的差异很大,有着独特的个性。它如何走出国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以至于成为世界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现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窗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展现中国人的精神内涵中国戏曲在长期的发展中,积......
-
〓 图式:四书学研究的“新面相”
图式诠释的理论特色 古人治学,“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图”为学问之必备,与“书”共同发挥应有之作用。“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用图说话可以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诠释方法和途径。历史地看,“图”的运用不仅非常广泛,而且形态多样,图像、图式、图表、图谱等均为其类,更宽泛去看,诸如箴铭、石刻、绘画、......
-
〓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
说起人本主义,学者们往往以西方来立论。他们从古希腊哲学谈起,探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关联,重点阐释自启蒙运动以来如卢梭、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等学者的人本主义观点,仿佛人本主义是西方学人、西方文化的专属品。人本主义是西方哲学、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吗?在笔者看来,人本主义并非是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而恰恰......
-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华夏儿女共同的认同与坚守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等的听觉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汉语和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和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历史悠久,生生不息,一直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一代代华夏儿女对汉语汉字的高度认同与深情坚守。 历史上,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发达,加上山河阻隔、战......
-
〓 海昏侯《诗》简与汉代《诗》本问题
朱凤瀚《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竹简〈诗〉初探》(《文物》2020年第6期)对海昏侯墓出土《诗》本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使我们对海昏侯《诗》简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1200枚《诗经》简,虽然多为残断简,但数量如此大的《诗》简对我们讨论汉代《诗经》学相关问题意义重大。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毛......
-
〓 “诗假琴以鸣”:古典诗学中的以琴喻诗
琴是乐器,亦是“道器”,“左琴右书”很早就成为士人理想生活的典范。诗与琴都是关乎理想、信仰、知己、隐士和山水的故事。因此,“以琴喻诗”遂成为古典诗学中饶有意味的象喻批评方式。“以琴喻诗”扩大了诗学阐释空间,赋予诗歌品读以物质性、触摸感,将创作神思和阅读联想带入无限、无待的聆听之境。这种象喻方式虽然会造成诗旨的含混,......
-
〓 解铃还须系铃人——写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
【守望家园】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遗产与气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是联合国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颁布的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前者回顾历史、保护人类遗产,后者面向未来、守卫地球家园。在此背景下,本年度主题的选择,实在是......
-
〓 曹植乐府的“乖调”问题
曹植才华出众,誉满文坛,以其非凡的创作实绩赢得了文人的广泛称扬。曹植研究中至今仍被学界所关注,却又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之一,是其乐府诗“乖调”。本文拟从曹植的音乐素养入手,尝试探讨其乐府诗“乖调”的本质内涵和价值。曹植的音乐修养,是科学认识其乐府诗“乖调”的重要前提。学者们或以史籍所录曹植乐府诗入乐者不多、乐府诗有“乖调......
-
〓 《人间词话》与现代派词学
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是一部用传统词学批评文体的词话表现新思想的著作。其思想观点与清代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常州词派有明显不同乃至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间词话》具有“反主流”“反传统”的意识。《人间词话》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学著作,在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现代词学思想及词学流派的生成和发展上。......
-
〓 在文学长河中沉浮的运河城市
在漫长的历史上,运河两岸曾兴起过数十座城市,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富集区。今天的运河城市不仅遗存了大量的建筑、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物质文化遗产,也保留着数不清的方志、笔记、小说、诗歌和艺术。真实记录了运河城市的空间变化、历史沿革、人口聚散、商业兴衰和文化变迁。首先,没有运河城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