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泽天华与生态变迁——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考察
气候条件对于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的社会,显然是经济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许多资料可以表明,秦汉时期的气候条件与现今不同,在两汉之际,又发生了由暖而寒的历史转变。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的秦汉时期,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有重要的变化。总结秦汉历史进步的条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作用。秦汉......
-
〓 秦始皇置郡考
秦始皇并天下,首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可谓中国政治一大变也,然司马迁于《秦始皇本纪》中但言“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县守尉监”,而不言三十六郡之名,秦之册府档案又于末年战火中毁之一炬,致以千百年来无人能识秦郡县之真面目。有关秦郡的研究综述前人多有阐述,此处不再赘述。[1]目前诸家对秦置郡情况虽众说纷纭,然多赞同始皇二十六年始......
-
〓 三国人口辨析
【内容摘要】三国时期户口数量模糊不清,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口史上的一个盲点。根据现存的、少量不完整的史料和不准确的户口数字,要确切地搞清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三国时期人口数就完全无从考证,如果把三国时期的部曲、佃客、奴婢等世家豪族所控制的私家户口,由国家典农机构管辖下的屯田户,另立户籍的兵户、吏户......
-
〓 “闾左”新证——以秦汉基层社会结构为中心
内容提要:从秦汉里制和基层社会结构入手,古今学者对闾左含义的种种分歧可以涣然冰释。闾本是基层居民组织,后指里门,闾左即里门左侧。里的设置和居民分布有严格规定,街巷墙垣、道路林木、里门数量依制而定;里民则根据身份等级,各有相应居住区,五家为伍,比邻而居,相互监督。闾左是浮浪人群居住区,其来源复杂,既非贱民,亦非破产流亡人......
-
〓 近百年来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
秦汉确定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以郡县制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君主统御地方、强化全国统治的有力手段,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汉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组织、运作,吏员设置、升迁、秩次等诸多问题,一直倍受学者关注,近百年来前人有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一......
-
〓 财政南方化与天宝后唐代江淮经济
【内容摘要】天宝后唐财政体现了明显的南方化,故有江淮关乎“国命”之称。作为唐财政和政治的反映,兴财利之说和进聚敛之臣,已具备暴政的基本特征,这促使江淮农工商失序、失业,加剧经济秩序的破坏,加速百姓身份的蜕变,酿成一系列的起义,并推动其他地区起义在江淮的发展。其结果,不断地改变江淮与中央的关系,使江淮藩镇化。在这一过程中......
-
〓 汉、唐之间的河套农经开发
作者简介:李三谋(1955─),男,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王玉清(1959—),女,中国农业博物馆副研究员。河套,是指黄河中上游“几”字形流域的两岸地区(套内之土称为河南),包括银川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它南望秦川,北接大漠,幅员广阔。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草资源,是历史上各派社会势力──中原华夏......
-
〓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秦统一2230年祭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 ”,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当然,这样的观点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为历代天朝所......
-
〓 结论——《中古自然经济》第七章
第七章结论总括上文,我们可知在汉代已经渐具规模的货币经济,自汉末以后,间接由于连年战乱频仍的影响,直接由于商业的衰落及钱币数量的减少,势力一天比一天衰落,自然经济则起而占支配地位。从此以后,直到安史之乱左右,约共五百多年的期间,就大体上说,实是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时代。这时因为钱币流通的稀少,在买卖方面,人们多实行物物交换......
-
〓 试论唐代贵富集团田庄经济的恶性特征
摘要:唐代“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等贵富集团的田庄经济,无论是其发展途径、膨胀方式,还是其作用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恶性特征。贵富集团对土地资源和社会财富贪得无厌的非法兼并积聚和攫取占夺,既不断加剧了个体农户的破产流亡,造成了民生苦难,也不断瓦解了王朝政权的有效统治,剥蚀了国家统治根基,于民生国计都造成了持续的恶性影响,是......
-
〓 北朝粮食亩产再研究
(一)相关研究成果的辨析历代粮食亩产量研究一直是经济史或者是农史研究的重点,它涉及到一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的评价问题,此外粮食亩产量的研究又是经济史其他问题研究的基础,比如对一个时期的商品经济的研究,不得不考虑该时期的粮食亩产量问题。关于各个时期的粮食亩产量的研究,除了在各个断代经济史有所体现之外,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
-
〓 中古的实物租税与徭役——《中古自然经济》第三章
第三章中古的实物租税与徭役(一)魏晋时代的实物租税与徭役中国自汉末以后,由于钱币流通的稀少或缺乏,人民于买卖时多改用实物作货币来交易,情形已如前述。复次,当日人民向政府缴纳的租税,由于钱币的缺少,也不复能够如汉代那样以钱缴纳算赋或口钱,而须改用实物。因此,当曹操执政的时候,便于建安九年(204)九月颁布改用实物缴纳租税......
-
〓 汉代官学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活动。汉代的官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首创太学、鼓励地方设立学校,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产生了莫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汉代的官学教育讨论两汉的商品经济发展,以期对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历史上的借鉴。一、汉代官学教育概况汉代官学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之分。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
-
〓 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的消长
【内容摘要】秦汉时兴修的郑白渠,为陕西关中泾水流域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汉书·沟洫志》载郑白渠歌云:“衣食京师,亿万之口”。二千年来,人们一直相信,郑白渠是汉唐统一皇朝首都的衣食之源。班固援引民歌入史,作为信而有征的事实,并不十分确切;汉唐长安粮食供应,关中大约只能提供二百万石,要依赖关东和东南漕运三四百万石;造成关中......
-
〓 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
【内容提要】坞壁是中古社会极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在社会转型中占一席之地。坞壁作为“小城”的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坞壁因坞主及坞民身份的不同分成多种类型:豪族坞壁、流民坞壁和胡人坞壁,具有各自不同的经济结构。汉人坞壁的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的色彩,而胡族坞壁则刻有部落制经济的烙印。千家一堡,是坞壁经济......
-
〓 隋唐五代中国西部地区耕畜关系文书掇拾——休休室读史札记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十六关于中国耕畜租佃制度,我早在三十年代即感到兴趣,那时抗战开始,图书馆内迁,无从查阅,只在友好间借阅一些资料,草成一篇短文——《关于福建的耕畜租佃》。后虽继续进行搜集,所得无多,亦只限于福建一地,且极不完全,已见我的另一篇文章,【1】不再赘述。至于这些契约文书的过去沿革,更属茫然无考。病中无俚,......
-
〓 唐代的“三贾均市”——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
【内容提要】“三贾均市”是唐代政府评估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准则,它源于汉代每月对市场货物定期评估的“月平”制度。具体说来,唐代市司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并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在此基础上,市司制定市估文簿,并报送州郡仓曹及尚书户部备案,作为官方平赃定罪、官民之间和市与和籴交易以及赋税折......
-
〓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的两属现象——兼说贵霜史的一个问题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役属中原王朝,便是役属塞北游牧政权或帕米尔以西的强国。祇有在以上各种势力都鞭长莫及之际,绿洲诸国才有事实上的独立;卽使在这种情况下,占多数的绿洲小国往往还得役属少数绿洲大国。[1]本文所谓“两属”乃指绿洲国同时役属于两个强大势力的现象。根据现有资料,“两属”现象可......
-
〓 关于近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观察与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在人员构成、研究动向方面发生了一次世代交替的变化,既有面临的困境,也有可开拓的新的课题。【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史;回顾;学术史【作者简介】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北京100084)。【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9.2.9—16居于......
-
〓 安史之乱前后自然经济的衰落与货币经济的兴起——《中古自然经济》第六章
第六章安史之乱前后自然经济的衰落与货币经济的兴起(一)概说由上所述,我们可知中国自汉末以后,至安史之乱的前后,约共五百多年,自然经济都占有很雄厚的势力。在买卖方面,人们多把谷帛等实物当作货币来交易,即物物交换。在租税方面,政府大部分征收实物。此外,地租的缴纳,和工资的支付,也多以实物为主。固然,钱币有时也用来购买商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