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伟岸壮丽的学林》:洗练文字呈现的学林壮丽
《伟岸壮丽的学林》,吕绍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45.00元《伟岸壮丽的学林》是以篇篇散文纪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历往事的一部作品。从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筹建文学研究所,到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风貌,历时整60年。全书分为四辑:如把“学林壮丽”一辑看作社科院岁月的一幅全景图,学术记趣的“学林读经”,......
-
〓 《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诠释准确使用便捷
本报讯 由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李行健领衔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收释中国传统文化常见词语4000余条,以简洁准确的语言作解,是帮助社会公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便捷工具书。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以其自身的理论高度和道德力量,最终超越百家,成为中国数千年社会生活的主导意......
-
〓 丁玲非常重要——读《丁玲传》
《丁玲传》(上、下) 李向东、王增如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我之前写过五六篇关于丁玲的论文,主要是因为对她的性别立场和对她所体现的现代文学的丰富性感兴趣。这部《丁玲传》,把我带向更复杂的当代文学时期的丁玲。这个时期的丁玲,不仅是作家,也是新中国的文艺官员,并和历次政治运动关系密切,从而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丁玲跟......
-
〓 春风化雨润无声——评《中华家训精编100则》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我们的亲情港湾,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每个人生于兹、长于兹。家庭还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起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大都从家庭出发,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影响,通过个人努力修炼,培养个人优秀品德,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处事能力风范。 恩格斯论证了家庭的本质——“父亲......
-
〓 “海图讲坛·作家面对面”推介《理学的脉络》
本报讯“海图讲坛·作家面对面”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举行,活动推介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八本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选题策划的《理学的脉络》。本书作者安鲁东围绕《理学的脉络》做了“理学,一门被严重误解了的学问”的精彩讲座,吸引了老中青三代读者到场。安鲁东潜心儒家经典研读,出版有近百万字的历史研究著作。据悉,同名......
-
〓 眉睫校点足本《绮情楼杂记》出版
本报讯值著名报人喻血轮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由青年学者眉睫校点、整理的足本精装版《绮情楼杂记》近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绮情楼杂记》原作者喻血轮是写作中国长篇日记体小说第一人,开启了我国日记体小说的先河,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喻血轮还是著名报人、文官,晚年在台湾撰写的《绮情楼杂记》,内容庞杂,涉及文学、军事、民......
-
〓 治史心语:谈《清代学者象传校补》
叶衍兰先生与叶恭绰先生祖孙二位合著之《清代学者象传》(以下简称《象传》),凡作二集。第一集为叶衍兰先生著,上起清初顾炎武、黄宗羲,下迄道咸间姚燮、魏源,共著录清代前期学者一百六十九人。所著录学者,大抵人各画像一帧,撰小传一篇,像传辉映,相得益彰。衍兰先生乃晚清文献学家,诗书画俱工,《象传》之画像、传文及书写,皆出先生一......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我国历史上的治边方略与施治经验
古代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中原王朝、边疆政权共同努力的结果,内地、边疆各民族都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准确反映其历史,勾勒嬗变轨迹并揭示发展规律,除充分占有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外,还应选择恰当的视角,应用合理的研究方法。《方略与施治:历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方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对此进行了......
-
〓 一纸故城,半卷挚念——读《北平杂记》
“北平”这个称呼,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旧事了,但和它牵萦的记忆,始终未随着光阴消退。凭了隔在江海茫茫之外、他无从亲睹的故城模样,这篇那篇、这本那本,他渐渐写出很多文章、不少的书,说的都是他的老北平。他是齐如山,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后人有“赏梅勿忘齐如山”之说,品鉴他对梅派京剧的贡献。他对民俗学亦颇有研究,学......
-
〓 学者杨义著述还原《论语》受学界好评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澳门大学讲座教授杨义新著《论语还原》由中华书局出版,被学术界誉为是先秦诸子学和经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近日,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靳洪刚表示,杨义先生是今日中国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论语还原......
-
〓 解读《日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蛮横贪婪对华文化侵略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与此同时,也将文化侵略作为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文化手段为其武装侵略服务,进而为日本长期占领并殖民中国人民服务。日本在对中国文化侵略的过程中,有着明确的指导政策。在《日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第12册第250页日本陆军省第二课的极秘电文《战争指导上应尽速彻底确立的根本方针 极秘......
-
〓 把碎片复原成古陶罐——随《曹雪芹的故事》寻踪
《红楼梦》剧照 资料图片《曹雪芹的故事》周汝昌 著 北京出版社周汝昌先生撰写曹雪芹的传记,有六个不同的版本,即1964年的《曹雪芹》,1980年的《曹雪芹小传》,1992年的《曹雪芹新传》,1999年的《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2004年的《文采风流曹雪芹》和《曹雪芹画传》。这里面,有可读性也有一定学术深度的是《......
-
〓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序言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一点。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
-
〓 《非文本中心叙事——京剧的“述演”研究》:老京剧遇上新视角
侯喜瑞饰演的窦尔敦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坐稳了中国观演市场的头把交椅。晚清末年,面对舶来品话剧的挑战,京剧不仅没有败下阵,而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期,为人所熟知的“四大名旦”亦于其间家喻户晓。就清末民初的文化发展而言,京剧比话剧更能赢得市民社会的青睐。然而,与京剧的现实境况相悖的是,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建......
-
〓 书香一品:追忆与被追忆
《追忆》是美国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其运用西方逻辑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的手法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他在行文中反复强调,古诗词的核心精神是对往事的感怀追忆。他提出了新颖的、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风格的观点:一位作者在追忆的同时,他自己本身也成了被追忆的对象。“正在对来自过去的典籍和遗物进行反思的......
-
〓 南京出版社《明朝都城》再次填补研究领域空白
本报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其对于都城、宫城形制布局与构造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全国性意义。继《六朝都城》之后,南京出版社又推出《明朝都城》,再次填补了明代都城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明朝都城》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孟凡人几十年来对明代都城进行考古学、古建筑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交互研究的成果,也是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地......
-
〓 《于右任书法全集》出版
本报北京11月5日电(记者蔡闯)经过两岸学者历时13年的收集整理和精心编辑,在于右任先生辞世50周年之际,《于右任书法全集》终于面世。5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参与编写此书的学者、编辑和于右任先生的亲属及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共同举办座谈会,回顾于右任先生的品德、学识与艺术造诣,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献计献策。 ......
-
〓 《董其昌全集》由上海书画社全新整理推出
本报讯(记者余传诗)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项目、201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董其昌全集》历经5年的整理编修,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是董氏身后378年来首次对其著述最完整的汇集和整理。 董其昌(1555—1636)是有明一代书画大......
-
〓 作家寄语:让文化的薪火绵延
一 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对着一代与传统文化几乎完全隔膜的孩子。 在网络世界和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们,他们并不缺少对外部世界和外部文化的了解。他们知道黑格尔,知道康德,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老子庄子。他们欣赏梅纽因,欣赏莫扎特,但他们不一定知道,我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动听的乐器,有着最打动人......
-
〓 国学大师钱穆论读书
在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群中,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可谓是自学成才的典型。钱先生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国留学,完全靠自学苦读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根据钱先生的回忆,他从 18岁起,就在家乡无锡做乡村小学教师。当时蛰居乡村的他,既无名师指点,又少学友切磋,用钱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是在茫茫学海中,一路摸黑,“在摸黑中渐逢光明”,寻出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