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近现代报纸图集》出版
            由我国老新闻工作者、集报家张挺、魏润生用8年时间共同编著的《中国古代近现代报纸图集》最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共编入从公元887年到1949年中国古代至近现代报纸500种,有不少早期稀有珍贵的老报纸和200多种近现代红色报纸创刊号、号外报。尤为难得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报纸基本收集齐全,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报纸就有100多种。......
        
-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反映两岸史学共识愈来愈多
            本报讯(记者王洪波)11月9日,《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的五十七位作者来自于海峡两岸,包括大陆学者三十四位,台湾学者二十一位,香港学者两位。这是两岸学界第一次合作撰写一部中国近代史,引人关注。整套书分晚清卷和民国卷,每卷又分为上、下两册,......
        
- 
            〓 《中国通史》(第二版)出版
                本报北京9月22日电(记者靳晓燕 通讯员刘卓荣)22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通史》(第二版)出版暨白寿彝学术思想座谈会。    《中国通史》开创了通史编撰的新体例——新综合体,除第一卷《导论》、第二卷《远古时代》外,各卷都分为“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部分,在内容上......
        
- 
            〓 耿云志:《胡适藏书目录》面世
                梁氏与胡氏其政治追求是大体一致的。梁先生追求宪政的实行;胡先生追求自由民主。两人都未曾及身而见政治目标的实现。但梁先生却因退出政治舞台,于思想学术上多有建树,而嘉惠后人。胡先生卷入政治,虽其自由主义政论丰富了中国民主思想的滋养。但他也因为分心于政治而未能专心完成自己的学术夙愿,不免为后学者留下遗憾。    北京......
        
- 
            〓 《春秋鲁迅》:看郝永勃如何写鲁迅
                我手里的这本《春秋鲁迅》已经是郝永勃出版的第五本与鲁迅有关的书了。记得最初读他的《鲁迅写照》的时候,是在1999年。自1995年,郝永勃开始动意“写一本有关鲁迅先生的书”以来,一晃近20年了。    从创作传记《鲁迅写照》、《鲁迅肖像》,到编选鲁迅读本《人生感悟》、《故乡》;再到写作散文集《春秋鲁迅》,他沿着鲁......
        
- 
            〓 清末民初“遗民”的历史定位——读《民初“文化遗民”研究》
                遗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一个群体,遗民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文化与文学等领域密切相关,因而遗民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传统社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循环与变革冲突、交融的结果,社会转型自然会派生出“新民”与“遗民”两大群体性人物。“新民”强调革命的合法性,他们认为追寻时代的变化是合理的诉求;“......
        
- 
            〓 河北音乐类非遗丛书反映民间音乐原生态
                本报北京6月5日电(记者杜羽)“河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一辑)日前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对河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及文化环境进行了系统记录和保存,真实反映了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原生样貌。“河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由来自京津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参与编写,既有对各音乐类非物质文......
        
- 
            〓 宋云彬:点校本“二十四史”责任编辑第一人
            1958年,毛泽东主席指示吴晗、范文澜组织点校“前四史”。9月13日,吴晗、范文澜召集科学院历史所尹达、侯外庐,中华书局金灿然和地图出版社张思俊,研究落实点校“前四史”及改绘杨守敬历史地图的具体方案,会议形成了《标点“前四史”及改绘杨守敬地图工作会议记录》,“二十四史”点校的序幕徐徐拉开。兴许只是机缘巧合,就在9月13......
        
- 
            〓 追寻逝去音乐的大胆尝试——读宋光生《中国古代乐府音谱考源》
            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诗与乐共生,许多诗歌都是作为音乐作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今天我们诵读这些优秀的诗篇,总是不免遐想它们入乐歌唱的情景。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复原古代的音乐,有谱可依的最早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的琴曲《碣石调·幽兰》。近几十年来,敦煌遗书中的乐谱和长安乐人手中的传下来的乐谱得到了破译,使数量可观的......
        
- 
            〓 非遗博士生的学术利器——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课程录》
                当我收到向云驹教授刚刚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课程录》(中华书局2013年5月出版)书稿,一时心情可用惊喜二字。何以言之惊喜?    应该说,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为时不久,由始而今也不过十年左右。然而,其理论建设进度之快、成就之大,显示了民间文化界学术实力与能力的深厚与强劲。非遗理论是全新的,甚至......
        
- 
            〓 一位出版家的思想履痕——品读杨牧之《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
            2007年1月,时任中国出版集团总裁的杨牧之在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首发式上。资料图片    我怀着对杨牧之先生崇敬的心情,品读了他最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一书。    该书凝聚了他一生对出版的热爱与奉献,凝聚了他对出版工作的经验与心血。他自己在“前言”中说得很清楚:“思考”是指我参加工作以来的......
        
- 
            〓 重评《三苏全书》
            苏轼诗云:“因君作诗先自劾”(《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我写这篇文章,也就是在对两年前所写《向读者推荐〈三苏全书〉》一文向读者做自我批评。我那篇文章,是在临时应邀参加《三苏全书》(以下称《全书》)出版研讨会前受督促而匆忙写成——当时,我怀着对三苏研究新成果问世的喜悦情感,和接受了所发宣传资料的影响,在尚未仔细深入阅读......
        
- 
            〓 答疑者的自信和勇气——评公方彬的《觉悟中国》
            公方彬的又一部新作《觉悟中国——当今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出版了。这样一部19万字以答问体方式阐述作者观点的书,在我看来,形式上颇合当今短信微博时代的阅读特征,与其说是一本理论探讨著作,不如说是一本观念传播读本。通过对社会系列热点的剖析解读和对道德价值理念的叩问评说,公方彬回答了人们关注看重或心生疑虑的问题,再一次展示了......
        
- 
            〓 课本对比图引热议民国小学课文更注重“诗和远方”?
            11月10日,在由南京晓庄学院承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第21届学术年会”上,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在演讲PPT中贴出的几组民国小学语文课文与当下语文课文的对比图,引起了与会专家的讨论与思考。比如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小诗《三只牛吃草》,诗意传递了生活中不仅有当下还有远方和梦想的理念;对比如今小学一年级孩子学习的《......
        
- 
            〓 编书者说:不曾远去的徐悲鸿
            《中国画的艺术》 徐悲鸿著 马小起编 北京出版社徐悲鸿,这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家,对中国现代美术影响深远。徐悲鸿不仅以画奔马而闻名于世,在留法归国后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北平艺专。1949年后,他任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更是招贤纳士,广聚英才。可以说,徐悲鸿的美术教育体系与......
        
- 
            〓 仰视“光前裕后”的哲学之师———汤一介谈《瞩望新轴心时代》
                新近出版的《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一书,收录汤一介先生于新旧世纪之交所撰论文、书序、演讲以及访谈三十余篇,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儒学第三期发展等问题;尤其标举反本开新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紧紧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中西古今,从而使国人在华夏......
        
- 
            〓 现实现代性诗性精神——评《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
                已故的黄曼君先生,是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研究专家。他的遗作《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是一部勾画着诗哲们一个世纪腾挪幻化的书,是一部回观了中国文坛一个世纪风雨雷鸣的上乘之作。作者怀抱着“了解之同情”与现代化建构的宏旨,将理性与诗性、文化与诗学、思想与诗情统一起来......
        
- 
            〓 数字阅读抢占2016诺奖得主鲍勃·迪伦商机
            本报讯10月13日,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神奇地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界和电子商均紧锣密鼓,争取抢先商机。10月14日,国内知名的数字阅读品牌掌阅宣布上架《鲍勃·迪伦传》,让全球华语用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这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京东商城上,已有4本在售的与鲍勃·迪伦有关的图书:首先是鲍勃·迪伦自己创作的《......
        
- 
            〓 “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徐梵澄的“孔学”诠解
            《孔学古微》(“2015中国好书”入选图书),徐梵澄著,李文彬译,孙波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38.00元徐梵澄先生述介徐梵澄先生的文字是很难的工作,更遑论评说。《孔学古微》1966年序定于印度琫地舍里,今由青年学者李文彬译就。应该肯定译者和校者的用心与学力,庶几将梵澄的謦欬与气息传映于字里行间了。......
        
- 
            〓 关注千年——战争与变革的思考兼评《变乱中的文明》
            千年与世纪之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反思机会和审视视角。光明日报国际部策划并推出由朱宁撰写的《千年:社会变迁及文明演进》。这一系列文章于1999年11月9日—12月19日在光明日报分20个专题连载后,引起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全国各界的广泛反响。不少读者致函、致电编辑部,希望将这些专文结集成书,一些刊物及网站也作了转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