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仁者李健吾——写在《李健吾译文集》出版之际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学子,第一次走上了治学之途,最难忘记的是什么?那就是第一个善待他的人,第一个在尖锐的、审视的、疑惑的、考核的、逼视的众目睽睽之下善待他的人。我与李健吾先生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不能说他是我的伯乐,因为,他不是我的直接领导,我也不是一匹纯种良马,我并没有得到他的格外重用,第一天他怎么对我,就定下了以后两......
-
〓 亚东标点本《红楼梦》
“五四”之后,胡适等人大力提倡的白话文,逐步取代了无标点、不分段的文言文。1920年2月2日,当时的教育部向各校颁布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教育令,新式标点符号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这一年,上海亚东图书馆一名二十二三岁的小编辑汪原放,萌生了标点、分段四大古典小说的想法。 汪原放读过胡适的《论白话》和《论标点符号......
-
〓 成为杜甫的知音——山东大学教授张忠纲谈《杜甫全集校注》整理
《杜甫全集校注》书影 资料图片1978年初,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山东大学教授萧涤非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启动。1991年,属稿将半,萧涤非溘然长逝,校注工作一度停滞。2009年,此书编纂重启,2014年终于出版。这部历经三代学者36年努力而成的《杜甫全集校注》,被学界视为杜甫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并在6月16日获颁首届宋......
-
〓 新世纪汉赋研究的奠基之作——评龚克昌教授的新著《全汉赋评注》
龚克昌教授等积十余年之力撰写的《全汉赋评注》终于出版了,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庆贺的事情。该书凡1016千字,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一、开创性。古代注释汉赋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者,应是唐代李善的《文选注》,共注及汉赋15家,凡29篇(其中《天子游猎赋》、《两都赋》、《二京赋》各析为两篇)。明清时期的汉赋注释有零星突破,但......
-
〓 寿先生的铁如意——读杨义选评《鲁迅作品精华》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作品精华》 鲁 迅 著 杨 义 选评 三联书店......
-
〓 淡定从容的气性朴实厚重的学问——评霍松林主编《中国诗论史》
皇皇三大册,洋洋百余万字,由霍松林主编,漆绪邦、梅运生、张连第三先生历十余年撰写的《中国诗论史》终于出版了。开卷细读,深感评骘的平情与允妥。其朴厚的体调和从容的意态,更让人想见老辈学人的谨重与端严。霍先生,尤其是三位具体的撰者都是个人20年前拜识的学界前辈。说起这20年,古文论研究大抵走的是如下两条发展路径:一是以“述......
-
〓 行书精品绝句妙选——读《梅节手抄四朝绝句》
品读《梅节手抄四朝绝句》两通,我可以负责的说:它是行书精品,绝句妙选。中国的书法艺术可谓世界一绝。自先秦至当代,从篆书、隶书、楷书而行书、草书,中国的书法艺术出神入化,中国的书法家难以数计。梅节先生喜爱书法艺术,他的父亲就写得一手好柳字。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间报馆工作。文革期间患上严重失眠症,医生建议练习写字以减轻病......
-
〓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经典微读系列之《周易》
《易》为群经之首,阅读经典文本,体认文化精神,无妨从《周易》开始。俗话说:穷人算命,富人烧香。积极一点来理解,困厄之中的人在寻求力量,试图扼住命运的喉咙,无妨,无妨;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常怀敬畏祈祷之心,可喜,可贺。《易》,当然不只为所谓的“高大上”之类的上智之人立言,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可以在占筮的过程中顺性命之理,通神......
-
〓 半生多误陈独秀——唐宝林著《陈独秀全传》读后
陈独秀被誉为启蒙思想家,他却认为自己的“认识不彻底”,而性格上的感情用事,摇摆不定,又助长了这种理论弱点向极端发展。……他晚年达致的思想高度,终于表现了真正启蒙思想家的境界。 唐宝林研究陈独秀三十年,写陈独秀也近三十年。所写有关书、文,一旦问世,波澜随之。而他参与创设的陈独秀研究会,在十四年中为陈独秀“正......
-
〓 八千里路云和月——读《中国抗战内迁实录》
《中国抗战内迁实录》,苏智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78.00元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引发的抗战图书出版热潮中,苏智良教授带领的团队于2005年编著的《去大后方——中国抗战内迁实录》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中国抗战内迁实录》为书名再版。该书详细而生动地叙述了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民族......
-
〓 逍遥庄学的历史性梳理——读熊铁基等《中国庄学史》
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为学术核心与思想颗粒的道家基本学说和思想之一的庄学,经受两千余年的风雨洗涤与浸润,默化潜移地历练成一部内容丰赡、体系完善、建构谨严的庄学史,在中国传统文化学海中彻响如一牛吼地,飞震林樾,声闻远处。庄子是我国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凭借其思考一生、影响百代的“逍遥”、“齐物”理论,集大成于道家学说。......
-
〓 刘心武: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北宋大儒张横渠发出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等一般读书人,难以承担如此大任,但在“横渠四愿”的鼓舞下,或许也能以绵薄之力,多少做点沾边的事。 比如,“为往圣继绝学”,一般读书人,系统地承继“绝学”,很难。但是,对“绝学”心存尊敬,以点滴之力,融汇进将割断的学问重续的时......
-
〓 “文学之都经典文库”在南京首发
本报讯“文学之都经典文库”首发式最近在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武定门青春书店举行。“文学之都经典文库”包括《诗国南京》《建康实录》《随园诗话》《笠翁对韵·闲情偶寄》四部作品,既具本土特色,又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多角度展示了南京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据悉,“文学之都经典文库”将以南京历史文化为中轴线,不断挖掘相关资源......
-
〓 建国初期的民间旧体诗刊——《乐天诗讯》
毛泽东先主席虽写得一手好旧体诗词,党和政府的文化导向,却一直是倡导青年摒弃文言格律旧式,书写白话新诗,因此建国后官方从未办过刊载旧体诗词的刊物,弄得喜欢写旧体诗词的人只好自己想办法办一些或合法或半合法的民间刊物,来相互交流切磋。由于不合时宜,这些刊物大多只在雅有同好的一小部分人当中流传,范围有限,存世无多。《乐天诗讯》......
-
〓 儒家文化:一种人学的解读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已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地积淀在我们的精神血脉之中。无论对传统文化采取怎样的态度,我们都不能否认,置身于现实中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它的影响。问题在于我们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新文化的开创主体。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儒家文化,寻取儒家文化与当代学术之间的深层沟通,以......
-
〓 光前裕后薪尽火传——从《汤用彤学记》到《汤一介学记》
汤用彤(右)在燕南园寓所为助手讲书 资料图片《汤用彤学记》 汤一介 赵建永编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汤一介学记》 雷原 赵建永主编 新华出版社 汤一介先生系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哲嗣,幼承家学,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之家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与转化。他提出并解答了中国哲学范畴体系、内在与外在超越(德法合......
-
〓 新书架:《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学养与身世、感悟与剖析,古典诗词在叶嘉莹的阐释与传播中,从时间的深处缓缓走来。这本《小词大雅》集纳了叶嘉莹品词的“九堂课”,分为《兴于微言》《花外春来路 芳草不曾遮》《莺燕不相猜》等九讲。...
-
〓 体验近代中国与世界的相遇——读《理想年代:鼓浪屿建筑的融合之美》
当地时间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四十一届会议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上之前已经审议通过的自然遗产项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2处。我们推荐的这本书《理想年代:鼓浪屿建筑的融合之美》是《鼓浪春秋》申遗系列丛书中的第三册......
-
〓 “闲静”与“冷对”——黄乔生谈鲁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2月出版 1927年,鲁迅把记述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十篇散文结集成册,取名为《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名篇皆在其中。日前,鲁迅研究专家、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应邀向记者讲述了他对这本散文集的理解。 对于“......
-
〓 《守望天山——杨增新与现代新疆》:无可替代的杨增新
《守望天山——杨增新与现代新疆》 杨镰 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杨增新亲自接待斯文·赫定与徐炳昶率领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编者按 本报自即日起推出“光明读书会”栏目,在书海中为读者选好书,品经典;邀请专家学者表见解,汲精华;同时也希望读者以读书会为平台,交高朋,寻益友。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线下活动预告。 本期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