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师教语文》:学习传世经典缅怀大师教诲
《大师教语文》 叶圣陶、吕叔湘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由叶圣陶、吕叔湘等著的《大师教语文》一书,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经历了我国三个社会变革的历史阶段。 大师开讲座 盛誉传京城。第一阶段,是从1962年夏天到“文革”前。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批有志青年涌入国家机关投入建设高潮。他们经历了各次政治运动,独独没有经历......
-
〓 《岭南学报》复刊影响学界
本报讯由岭南大学中文系主办为期两天的《岭南学报》复刊学术会议之四“现代与古典文学的相互穿越:故事新编与理论重建”国际研讨会议于2016年9月29、30日召开。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指出,此次研讨会穿越古今,回望过去,展望将来,衍生想象,是人文学术研究的新体现。《岭南学报》创办于1929年,1952年因岭南大学解散而闭刊,曾......
-
〓 墨在色犹新元风明韵长——专家学者谈《元画全集》《明画全集》(上)
来禽栀子图(局部) 元·钱选 绘 弗瑞尔美术馆藏 选自《元画全集》第五卷第一册王羲之观鹅图(局部) 元·钱选 绘 大都会博物馆藏 选自《元画全集》第五卷第三册 编者按: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连绵不绝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千百年来,沧桑迭变、兴废交替,中国......
-
〓 一部研究地方经济史的力作——评《湖南经济通史》
以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为主的科研人员历经多年推出的《湖南经济通史》(三卷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地梳理、阐述了1949年前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为我们深入了解湖南历史上的经济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湖南地方史研究的一项空白。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全面系统、内......
-
〓 商务印书馆打造“大师文集”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记者谭华)在9日的201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商务印书馆集纳原有的优质出版资源,打造“大师文集”这一丛书集群,推出经典名著的升级版。 “大师文集”丛书集群着眼于那些代表人类学术思想巅峰,并对当下社会依旧有着巨大影响的名家,集纳其经典著作乃至全集,选取最佳原本,精心翻译,以求为学界和读书......
-
〓 《抗战纪念建筑》:用建筑铭记抗战历史
城新四军纪念馆纪念雕像 资料图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FP 到2014年7月7日,距离抗战爆发已过去了77年。作为一名建筑学人,我希望民众能在抗战建筑中,去感受那段历史。 建筑与战争似乎并不相关,但纵观中外,战争常常以建筑物的损毁为代价,建筑也能让人们铭记历史。用事件建筑来纪念一个民族的抗战,是一种智......
-
〓 王蒙:揭开尘封的新疆记忆——《这边风景》编辑手记
《这边风景》,王蒙著,花城出版社 2013年4月底,酝酿于新疆的小说《这边风景》在广东得以付梓,揭开了一段尘封30余载的历史记忆,这段险些被埋葬的回忆是作者王蒙个人的,更是中国社会集体共有的。 《这边风景》写于1974年至1978年,年逾四十的王蒙当时已经在新疆伊犁等地区生活了十年。1963年他“自我流放”......
-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三)》首发看他们用英文解读中华民族“基因”
当外国人翻开中餐馆的菜单时总会感到困惑:四喜丸子被翻译成“四个高兴的肉团”(Four glad meat balls),蚂蚁上树直译成“蚂蚁在爬树”(Ants Climbing Tree),而夫妻肺片甚至变成了“丈夫和妻子的肺片”(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阻碍沟通的第一......
-
〓 《古书之媒》:你们谈藏书,我只听故事
热衷藏书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近期的一则新闻,今年秋天,有人在法国北部地区的一家小公共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之前不为人知的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使全世界已知的“第一对开本”现存总数增至233本。所谓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收录了36部戏剧,几乎囊括了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在他离世七年后的1623年,该书付梓印刷了大约......
-
〓 无边光景一时新——《落帆山东第一州:明代朝鲜使臣笔下的登州》简评
对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观察与反思,有自省、比较与“旁观”三种视角,“旁观”亦即外国人的“中国观”。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重视倾听外国人述说的“中国故事”。在对外国人“中国观”的借鉴中,人们似乎更重视“西方的视野”及相关文本的翻译,出版了一些论著,如黄兴涛、杨念群主编的“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译丛等;而对......
-
〓 女性的被启蒙与自我觉醒——关于本人的“晚清女性研究三部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的最新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探索了女性获得应有之权利、自由的理念与实践。她发现“将女性的生存状况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确有道理”,女性的被启蒙及寻求自我觉醒映照出晚清社会多层次的横断面。她的研究方法及发现,对于我们观察和思考今天同样大有裨益。——编 者机缘凑......
-
〓 《宋词背后的秘密》:入夜一杯宋词“羹”
《宋词背后的秘密》,林玉玫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第一版,36.00元我曾痴迷现代诗歌,现在兴趣稍减,但诗歌的包容万象与美妙意境常是我所神往的。诗词之美之盛,莫过于唐、宋。现代诗虽海纳百川,但经典作品不及唐宋之盛。所以热爱古代诗词的人大约要多于喜爱现代诗的人,而唐诗宋词便是众人欣然而往的文化名园了。当我们偶遇......
-
〓 明清女子如何追求“不朽”——读《女子之不朽:明清时期的女教观念》
《女子之不朽:明清时期的女教观念》,李国彤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第一版,32.00元 古代士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追求。在人们印象中,这些属于男性的精神世界,大体与女性无关。关于明清时期的女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莫不是鲁迅笔下祥林嫂那木讷、灰黯的经典形象。明清女性真的遭受着深重的压迫么......
-
〓 《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读宋淇《红楼梦识要》
提到林以亮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他那部很有名的著作《〈红楼梦〉西游记——细评〈红楼梦〉新译英》,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林以亮就是香港著名红学家宋淇先生的笔名,我也是在很多年以后才把这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宋淇先生是红学前辈,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就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如《新红学的发展方向》、《论大观园》、《论......
-
〓 家庭冷暖人自知——读《家人父子》
●《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赵园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人:肖东发(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教授)赵园女史继《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话题”“人物”(明遗民),《续编》的“制度”“言论”“心态”之后,又推出一本《家人父子》,以最重要的家庭关系——“父子”“夫妇”为入口,进入明清之际士大夫更......
-
〓 日记中的历史三十年的追寻——杨天石谈《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杨天石著 九州出版社杨天石近照 年轻时喜欢文学,北大中文系毕业却进入农机学校教书;人到中年,终于有机会做学问,没想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起了历史。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天石的人生历程,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而跌宕起......
-
〓 心头一焰凭谁识的历长明永夜时——叶嘉莹与《人间词话》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 [加] 叶嘉莹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是读了一辈子古典诗词的人,我的这第一篇赏评文章为什么不写五代、两宋的大家而写王国维呢?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如果不是我真的有感受、有理解的话,我是不会把它写出来的。我无论讲诗词还是写论文都是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才写出来......
-
〓 《杨绛全集》:一个世纪的随遇而“作”
《杨绛全集》(共九卷)杨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绛已闭门谢客好多年。“有名气不过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这是钱锺书说过的话。如今,钱锺书和女儿钱瑗都已离去,“我们仨”只留下杨绛一个人“打扫战场”,名气于她就更是一种打扰了。今年7月17日,103岁生日当天,她没有在媒体上露面,只授权《文汇报·笔会》选登了她为小说《......
-
〓 【十二月光明书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堪称当代梁漱溟研究第一人的知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艾恺,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和重要社会活动,并将......
-
〓 学者王学泰《监狱琐记》记录特殊年代的荒诞
本报讯(记者丁杨)知名文化史、文学史学者王学泰记录其上世纪70年代末缘于偶发事件“因言获罪”入狱3年半遭遇的《监狱琐记》,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前,王学泰与邵燕祥、陈四益、朱正等作家、学者在京聚首,表达对书中所写及年代、社会环境特别是监狱见闻的感慨,也交流了各自的人生经历,对历史与社会左右个体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