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写《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先父柏杨在1949年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当年他30岁。他在台湾度过了60年的岁月,这60年,他写了2000多万字,出版了200多本书。即使是身系囹圄,在最恶劣的环境里,他还是坚持文学创作:他利用早餐吃剩的稀饭涂在报纸上,好几张黏在一起,形成一张坚硬的纸板,随后就靠坐黑牢墙角,把纸板放在大腿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眯着眼睛,坚......
-
〓 点校本《史记》完成“大修”
本报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杜羽 通讯员张敏)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史记》修订本19日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全球25个城市的31家书店同步首发。这是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2006年启动以来面世的首部成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
-
〓 用地图绘就中国历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 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 编纂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经三十余年的努力,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终于面世了。第二、三两册的编稿和设计也基本完成,只待清绘制印。但此书半数以上的编委已经去世,其中包括硕果仅存的编委副......
-
〓 最初一念之本心——读屠岸、金波儿童诗集《诗流双汇集》
图为《诗流双汇集》封面及插图。92岁的屠岸先生和80高龄的金波先生,一位是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一位是荣获过中国儿童文学所有大奖的、我国当代儿童文学领路人。他们携手创作的儿童诗集《诗流双汇集》,给2015年的初夏带来了一抹新绿,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欢喜。“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明·李贽《童心说......
-
〓 《松花江畔失去的记忆》:那些渗入骨子里的文化符号
《松花江畔失去的记忆》不是一本板着面孔的历史研究著作,而是一幅鲜活的满族生活全景画卷。作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的历史文化研究著作,这么生趣盎然地呈现历史画面与民俗场景,会让它避免被束之高阁。满族,对很多人来说,除了“满清”那段渐行渐远的历史,除了戏说中的官场争斗与后宫倾轧,与个人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如果你读过这本书......
-
〓 《细说聊斋》的写作动因
《周先慎细说聊斋》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48.00元 《聊斋志异》是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是值得细读,也是经得起细读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一样,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作品。不管你已经读过多少遍,只要你不是只看故事,读的时候能深入思考,每读一次,就都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先师吴组缃先生曾多次诲示:对古代的短篇小......
-
〓 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文化发展史》评介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滋养。由著名文化史专家龚书铎教授为总主编的《中国文化发展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以缜密的构思、翔实的内容,着力把握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具有融学术创新性与文化传承性为一体的学术特色与价值。该套书着力揭示中华......
-
〓 新修《清史》初稿完成
2002年底,国家设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启动清史纂修工程。新修《清史》拟分100卷,总字数约3500万字。经过多年努力,参与修史的专家学者达到近2000人,整理了200多万件原始档案,出版了合计超过18亿字的200多种图书,成果惠及国内外学术界。目前《清史》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后期的审改整合。近日,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
-
〓 孙郁《鲁迅遗风录》另辟鲁研蹊径
本报讯(记者丁杨)对于鲁迅其人、鲁迅精神的解读,从他八十年前逝世至今始终不曾停止。“在历史人物描述方面,恐怕没有谁像鲁迅那样给人如此复杂的感觉。”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原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在其新书《鲁迅遗风录》(汉唐阳光策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记”中的一句话。日前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遗风录》......
-
〓 《自由之魂———20世纪后半叶在台知识人》: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自由之魂———20世纪后半叶在台知识人》,刘台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28.00元 2013年3月,刘宜庆先生的《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一书出版,笔者读后撰写了一篇短评《士人风骨和知识分子精神》(载《中华读书报》2013年5月15日)。文中曾言及西南联大的学人1949年之后的走向,对他......
-
〓 历史与幻想中的忽必烈汗——读《忽必烈的挑战》
《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日]杉山正明著,周俊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45.00元 在这本书中,杉山正明确实也使用了不少波斯文、阿拉伯文等西方史料,但在马可波罗这一问题上,他并没有尽到自己分工的本分——至少对现存汉文史料以及既有学者的研究,他并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注。 ......
-
〓 安鲁东在京办讲座解读《理学的脉络》
本报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学的脉络》一书作者安鲁东,近日受邀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举办了读者见面会。安鲁东为到场读者做了主题为“理学,一门被严重误解了的学问”的讲座。讲座讲述了理学的起源、发展;南宋后期开始深深影响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七八百年之久的理学,为什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被彻底荡平?讲座......
-
〓 瑞典汉学家给中国孩子讲汉字
本报讯曾获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84岁瑞典汉学家林西莉,近日出版新书《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信出版集团)。作为给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的第五种,《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摒弃枯燥的传统汉字学习方法,通过造型生动的甲骨文、金文,利用新的考古发现、文物图片,使汉字的形状来历有迹可循。 (成一村)...
-
〓 《清流远去》展现文人雅士风骨风流
张昌华所著《清流远去——文化名人的背影》最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本书素描民国至当代50余位文化名人,从不同角度记述蔡元培、马君武、华君武、丁聪、顾毓琇、张中行、肖乾、季羡林、黄苗子、吴冠中、冯其庸、余光中等文人雅士的风骨风流,展示了一代士人的爱国情操、凛然风骨、澡雪品质和名士风流。...
-
〓 千奇百怪集君肠——读金庸散文集《寻他千百度》
金庸,作为“华语世界武侠泰斗”,其成就自不必说。他的另个“杂家”面目,倒是从他的散文集《寻他千百度》中可以看出。“千奇百怪集君肠,巨笔如椽挟雪霜。”冯其庸赞扬金庸的这句话,是对他较中肯的评价。《寻他千百度》收录了金庸半个世纪以来经典的散文作品40篇。在这本书里,金庸是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十八般 “文” 艺,无所不括。他......
-
〓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卷本)》近日出版
本报讯(记者 余传诗) 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主编的《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卷本)》近日在上海面世。 在广袤的土地上,在鲜为人知的集镇和村落里,古城、古镇、古村曾完好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被誉为“都市文脉守护者”阮仪三先生亲自带领由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组......
-
〓 重新言说中国文学思想——评王齐洲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王齐洲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以下简称《发生史》)作为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种,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自觉走出20世纪的学术范式,重新发掘和言说中国思想,以期推动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并以此带动中国特色思想文化研究的专著,具有颇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 任何思想都产......
-
〓 千锤百炼40载——《中华民国史》的出版历程
《中华民国史》 李新主编 中华书局 2005年,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室主任陈铮和我谈起民国史,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而他始终强调一定要做好的,正是《中华民国史》的出版。 《中华民国史》的研究、编纂工作,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1956年,国家首次将编纂民国史列入十二年规划。1961年,辛亥......
-
〓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出版日本学生这样观察中国
“朔风卷起尘土,令人莫辨咫尺,口中尘土沙沙作响。路上的行人、车上的人都用手帕掩面,这就是燕京的飞尘吧。”在一篇题为《笛声三万里》的旅行日志中,东亚同文书院学生宇治田直义、太田文哉等人如此记录1915年7月24日他们的北京印象。这年的6月28日,这几名日本学生从上海浦东出发,一路北上,经镇江、曲阜、天津、北京、沈阳、哈尔......
-
〓 《教育大乾坤》:“大教育文学”的巅峰之作
《教育大乾坤》,东缨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定价:54.00元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翻开东缨厚厚的《教育大乾坤》一书,笔者的眼前便闪过了林则徐诗中的这番图景。书中的思潮涌动如同沧海,浩浩四十几万字“浪潮”涌向绚丽的天边。而屹于历史现实的高峰之上,则是作者心鹜的“八极”与神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