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tGPT心目中的《国学宝典》
随着《流浪地球2》在2023年电影春节档的横空出世,MOSS这位机器大佬一跃成为耀眼明星。而在电影之外的现实世界,GhatGPT毫无疑问才是当今人工智能的真正顶流,自从2022年11月30日发布后,迄今月活用户已破亿,并仍在迅猛增长。作为全球亿万粉丝中的一员,小编同样对GhatGPT充满好奇,尤其想知道GhatGPT对......
-
〓 文化评析:让文物“说话”,借考古“通今”
《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寻味”“燃”“天下”“十年”等别出心裁的主题串联诗词,结合文物、绘画、工艺等不同文化元素,利用考古成果,发掘遗产价值,探察古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复原古代社会的千姿百态,再一次赢得了大众关注。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考古与文物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不应只停......
-
〓 文化评析:讲好“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故事
近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又有新进展。去年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时隔两个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也已公示。与此同时,中轴线周边的一批重点文物完成腾退,正阳门城楼和先农坛神仓修缮工程均按计划稳步进行;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工。 北京中轴......
-
〓 视听观察:经典民间故事为网络动画插上文化之翼
网络动画异军突起,成为近年来动画界的重要现象。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批优质网络动画作品以可长可短的篇幅、丰富多样的形态、活泼新颖的手法,满足不同年龄段网络受众的观赏需求。其中,《中国好故事》《细说国宝》《狐桃桃和老神仙》等以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骨架、以现代审美理念为血肉,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巧妙融入网络动画新颖......
-
〓 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品诗意画卷 颂大美中华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央视热播,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全景呈现“纳山河万景,涵上下千年”的中国诗画之美,传递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的蓬勃而隽永的生命力。节目从美学向度,准确抓住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根本所在——诗性。一件件美术作品、一首首诗歌、一曲曲动......
-
〓 光明艺点:数字技术给中国画带来了什么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都面临着新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创作者不仅仅依靠画笔,还可以通过电脑制作的融合,创作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绘画世界。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画已经不仅仅只是画案上的“水墨功夫”。电脑的多重技术的介入,视频的全立体的教学方式,电脑模拟形式的教学和创作,“云空间”的巨大储量,对于历代经典高......
-
〓 兰花十里照春水
兰溪是一个盛产兰花的地方。有一条江叫兰江,有一座山叫兰阴山。因为多兰草,所以“山以兰名,溪以兰名,邑亦以兰名”,光听这些名字,都会觉得这儿的空气里整日飘着兰香。 兰阴山又称横山,就是郁达夫小说《出奔》里多次提到的那座山,文中有个情节写主人公钱时英邀请董婉珍上横山赏雪景,见到了一幅“最丰华也没有的江南的雪景”。兰阴......
-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热烈欢迎大家进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感谢大家对国关的选择!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尽快融入国关这个大家庭。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一谈我对各位新同学在学业上的期望,并用孔子的话“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加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讲就是广泛学习了解不同的思想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原则和规范约束自身的言与行。国关学院所......
-
〓 光明论坛:浚通源头活水,滋养文化创新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锚定航向。通观《规划》全文,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国家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华文化的本根所系和元神所聚。纵览当前,审视世情,大......
-
〓 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遴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于当今文选和课本之中,令人赞叹。这些精美短文具有“三个诀窍”。 第一,立意独到。譬如,150余字的《杂说四》(韩愈),提出与一般见解相悖的观点。人们常说:“缺人才啊。”该文却振臂高呼:“不缺人才,缺的是赏识人才的人!......
-
〓 光明论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浑厚的历史温度,镌刻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炽热的现实热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着鲜明的未来刻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更强、始终奔向伟大复兴的底气所在和不竭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
〓 开启学术训练要靠不断发问
毕业论文是学位论文的习惯性称法,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学制时间结束后,在专业学习方面是否已经合格,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质量。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看上去不短,但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而言,时间却是很紧张的。研一的同学需要尽快进入学术思维状态,完成自己从......
-
〓 文化评析:“活态”传承地方戏 有立法也要有方法
2022年,是中国地方戏曲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年。新年伊始,多部地方戏曲保护传承的地方性法规开始施行,从法律层面给予地方戏曲明确地位,使保护工作迈入法治化轨道。6月1日起施行的《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保护传承黄梅戏的地方性法规,为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探索。 地方戏曲是地域艺术生态中最......
-
〓 标志里的中国元素
说起标志设计,你最先想到什么?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是简约的“对勾”?在社交网络发达、信息交流多元频繁的今天,你或许早已对这些标志见怪不怪了。但仔细想想,它们为何能在无形中打动你,让你“一眼入心”?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还是标志设计,能让大众看......
-
〓 一线讲述: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书店风景”
今年是我踏进图书行业的第17年,也是我踏上“中国书店行”的第4年。2018年,我辞职休整,和朋友们一起开启了“中国书店行”之旅。我带着刚满4岁的孩子,开着一辆书店过去送货用的面包车,从佛山一路沿海北上,历时一个月,走过17座城市。四年来,我们自驾走过了祖国51个城市和地区,共计走访200多家书店,发现它们的亮点,享......
-
〓 关于编辑职业修养的一点思考
作为一名从业已经18年的老出版人,从刚刚入职开始至今,做的都是同样的编辑出版工作,以前觉得这仅仅是一项工作而已,但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才真正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些思考、感悟和敬畏。作为一名出版人,究竟需要有什么样的职业修养呢?出版工作不仅仅是做出一本书、一份刊物这么简单,它也跟我们为人处世一样,要求我们具备高度的责任......
-
〓 《只此青绿》《忆江南》: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
2022年,央视“春晚”已经办了四十届。作为全球华人的共同期盼,它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雅俗共赏。雅者赏其质,俗者乐其澜,每一个人对“年味”的感受都可以在一台晚会中得到满足,情感有共鸣,诉求有回应,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的“联欢”本意。 而宋韵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雅俗共赏,如词曲、评话、杂剧、皮影等中国传统大众文艺,均出......
-
〓 大年本身是余庆
脚下是宽厚的大地,头顶是满天繁星,远处是隆隆炮声,心里是满当当的吉祥和如意。坐在沟沿上歇息,你会觉得年是液体的,水一样汩汩地在心里冒泡儿。 寻找安详小课堂年会上,主持人突然袭击,让我在红宣纸上给大家写对联,就写拙著《农历》中六月父亲给乡亲们写的那些,“三阳开泰从地起,五福临门自天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
-
〓 阅读2021:“苹果的种子内,有一座看不见的果园”
有人说,人世间最好的事情,就是教书与种树。何其幸运,这两件好事就像联翩而至的中秋节和国庆节一样稳稳落在我的头上——我的本职工作是在城里教书,最大乐趣是在乡下老家种树。教书就要看书。今年看的书里边,恰好有一本叫《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欧阳婷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5月版)。我的故乡就在北方,东北,长春远郊。十年......
-
〓 专家点评:多措并举提高文物古建防灾减灾能力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提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亟须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将文物防灾减灾纳入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体系。文物防灾减灾工作虽以文物部门为主体,但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