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修复再版——一部校本教材的百年“相遇”
上海澄衷高级中学保存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本报记者 颜维琦摄 在浙江乌镇,镇中心的观前街17号,是文学巨匠茅盾的家。故居陈列室里,存放着一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晚年的茅盾,回忆起童年生活时,仍不忘《字课图说》给他带来的知识和欢乐。 这本《字课图说》便是一百多年前澄衷蒙学堂的校本教材。当时的澄衷蒙学堂......
-
〓 传递老派文人的真性情——“典雅文存”编辑杂忆
《烟云过眼》 张伯驹著 中华书局《故宫藏美》 朱家溍著 中华书局一 不知道他人如何定义文人,我心中的文人应该和世尘保有距离。离喧嚣太近,会被热闹带走;浮在半空中的,那不叫文人。 老派的文人,总有一间书斋,冷清且乐在其中,专注于自己所好,且不问得失。这间书斋是文人们的桃源。正因为此,文人与世尘的疏离感得以体现......
-
〓 2013年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重头书:上海图书馆藏珍碑帖
《翰墨上海图书馆藏珍碑帖丛刊(特辑):四欧宝笈》,[唐]欧阳询书/著,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10000.00元 著名的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吴湖帆对欧碑情有独钟,多方设法,先后收罗到《化度寺碑》、《皇甫诞碑》、《九成宫碑》、《虞恭公碑》等宋拓本,并称为“四欧宝笈”,并把自己的书斋命名......
-
〓 一个甲子的耕耘——《柳鸣九文集(15卷)》感言
在《柳鸣九文集(15卷)》(海天出版社出版)的首发式上,我的座位正对着叠放的这皇皇巨著,心中不禁震颤起来:它凝结着我这位同事、近邻和朋友的多少心血啊!掐指一算,柳鸣九从事法国文学研究整整一个甲子了,可以说,一辈子的心血都在其中。而作为同侪,我清楚,他这辈子曾经因为各种各样不可控的因素耽误了很多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 还......
-
〓 《山海经》是“小说家言”吗——读《〈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
《山海经》作为一部奇书,可谓无人不晓,但从古至今,却没有人敢说自己真正读懂了《山海经》。《山海经》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想象从未停止。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第一次提到《山海经》,称其荒怪而不敢言,《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数术略”形法类之首,《隋书·经籍志》把《山海经》归入“地理类”,此后历代经籍志皆循此例。到了明代......
-
〓 书界视点:旧诗缘何要新编
“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 袁行霈主编 商务印书馆日前,“百年学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系列讲座第三季在首都图书馆重启,由已故文学史家余冠英的外孙女婿刘新风追忆“我所知道的余冠英先生”。尽管余冠英的代表作是《汉魏六朝诗论丛》,但慕名而来的听者,其实很少有人读过这部入选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的学术名著,大多数人是通过余冠英在......
-
〓 论画当以目见者为准——由《如何读中国画》引发的思考
《廉颇蔺相如传》(草书) (北宋)黄庭坚 资料图片《照夜白图》 (唐)韩幹 资料图片 对于中国画,无论是研究绘画史的学者还是兴趣浓厚的爱好者,初始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读中国画?在北京故宫的武英殿、上海博物馆的绘画馆,抑或美国大都会的中国馆,中国古画在精心布置的射灯下,像一个个活力四射的生命体,而观者却苦于找不到与它们......
-
〓 谁能破译城头山遗址密码——读《神秘的高岗》
城头山遗址邮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资料图片 人类文明的脚步,有时是慢慢前行,有时则快步如飞。新石器时代对旧石器时代的飞跃,最充分的表现就是城的诞生。集古代农业、工业、祭坛、宫殿、集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完整古城。 城头山遗址,见证了中国最早的城。“古中国城头山与古埃及金字塔,具有比......
-
〓 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两岸联袂出版《台湾抗日丛书》
本报台北10月1日电 (记者陈原)为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陆台海出版社、台湾华品文创出版公司联袂出版的《台湾抗日丛书》新书发表会9月30日在台北举行。《台湾抗日丛书》包括《台湾抗日人物集》一至三集以及《台湾抗日团体》《台湾共产党抗日史实》《台湾光复》等6册,由专门研究台湾历史的专家联合撰稿,许多史料是首次披露,从不......
-
〓 光明书榜之《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
叶永烈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叶永烈专注从事当代重大题材纪实文学创作多年,和很多名人都有深入的交往。正是由于这些机缘,他接触和收藏了诸多名人书信。2014年,步入晚年的叶永烈决定将自己收藏的名人书信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在捐赠之前,他一边整理书信,一边不时浮现写信人的形象,记起与他们的交往,以及这些书信背后的故事,由此诞生了......
-
〓 木心的最后一课
《文学回忆录》(上下),木心、陈丹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59.80元 一九九四年元月九日,是木心上的最后一课,在陈丹青家。他讲了离开文学史,又能托得住文学史的话题,这就是“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木心是文学艺术天才,在现代中国文学、艺术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孤例。......
-
〓 《但约花影不约人:刘伟见古体诗选》出版
诗集收入刘伟见教授历年所写的古体诗300余首。以近三五年创作的古体诗为主体,兼收词赋十五首。诗集装帧设计典雅,以线装书形式出版。按氤氲、隐逸、情愫、默识、咏史、山水、趣理、故乡、不穷、三月、词章分为十一辑,水墨画家丁未为每辑配画,共计20余幅。 《中华诗词》副主编、诗人刘庆霖认为:“诗的本质特色就是美,美......
-
〓 为识黄山真面目——读滋芜《历代黄山图题画诗考释》
我所了解的滋芜先生,是个笔墨中流出心血的真诚的文学写作者, 还是一位致力于美术事业的出版家、画家、学术研究专家。滋芜出生于安徽歙县,深受徽州文化熏陶,对故乡之地满怀深情。1999年我和滋芜同游歙县、黟县、黄山、千岛湖,他给我介绍徽州深厚的文化积淀、美妙的古建筑、壮丽的山河,如数家珍又语带自豪。这本滋芜新著《历代黄山图题......
-
〓 “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本报讯(记者王洪波)11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首发式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丛书总顾问、著名教育家滕纯,丛书专家委员会代表王玉民、赵世民、汉风、张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孟超,著名文化学者普颖华等出席首发式并致辞。“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更凸显了......
-
〓 《印学研究》刊行古玺印研究专辑
由山东博物馆编、吕金成主编的《印学研究(2014)》(文物出版社出版)为“古玺印研究专辑”,约30万字,汇集了当今古玺印研究的最新成果,收录了《先秦玺印考释发微》、《战国官印“车御令信”考释》、《两方西汉时期穿带套印》等17篇论文。作为山东博物馆学术馆刊的《印学研究》创刊于2009年,以山东博物馆藏品为依托,全面整理与......
-
〓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发布
本报北京5月1日电 (记者吴月辉)《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日前在京发布。这部多达20卷本的巨著涵盖我国传统工艺全部14大类近600种工艺,并以现代科技手段对实物和工艺流程作分析论证,共1200万字,1.4万余幅图和照片,参与编撰的作者达340余位,从1996年到2016年,历时20年完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
-
〓 用新思考照亮历史——评报告文学《海权战略》
郑成功这个历史人物,教科书上一向都把他写成民族英雄,但是到了今天,当“戏说历史”成风时,英雄经常会被妖魔化和丑化,令读者搞不清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同时,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物,却受到邻国“浑水摸鱼”式的蚕食与挑战。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张培忠自告奋勇要写郑成功,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文化自觉和......
-
〓 国学漫谈:从“非礼”到“不甚害义理”
《礼记·檀弓下》篇曰:“吾闻之也,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郑玄注此段曰:“去国”之后返其国,仅“展墓而入”即可,“展,省视之”,不用进行墓祭。墓祭,是古人在特殊情况(如去国和奔丧等)下才采用的礼仪。梁沈约之《宋书》,也记述了南朝刘宋一代历史,其曰:“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无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
-
〓 文化交流的浓缩——推荐《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
●《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童元方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荐人: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在人类文明的交流交往中,翻译的作用巨大,然而人们往往又忽视翻译工作,不易明白其中的艰辛。童元方女士既有英译中的实践,也有中译英的实践,更有翻译理论。因此,她的这部大作《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在娓娓道来之......
-
〓 只有敬亭,依然此柳——读《柳敬亭研究》
文化建设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千秋”之业必得有对文化的敬畏之心,还须有坐冷板凳的耐力和坚忍。由清史专家何龄修任顾问、刘宁主编的《柳敬亭研究》,以治史的态度打通时空的分门别类,其多维度的研究观照,不仅成就一部当今柳敬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还为“乡邦文献”研究方法作了严谨而生动的探索。评话宗师柳敬亭是江苏泰州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