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的中国》:山河读出的思想地图
李零的《我们的中国》无疑是2016年大家不得不读的书。以“中国”两个字为题目的图书近些年忽然多了起来。许宏的《最早的中国》与《何以中国》先后出版,梳理了二里头文化吸纳汇聚多元文化最终形成最早的“中国”的原因;葛兆光也写了《宅兹中国》一书,也是试图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李零在《我们的中国》的自序中更是直言自己竭40年之......
-
〓 七月光明书榜:《寻味中国》
《寻味中国》【美】林留清怡著 胡韵涵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寻味中国》的作者林留清怡是一个ABC,她出生于芝加哥,在南加州长大,从小喜欢写作,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之后才首次来到中国。她发现,中国人对美食充满了热情,汉语中三句话离不开食物和吃,比如说“吃醋”“吃苦”,再比如用“酸甜苦辣”形容人生百味,因此,她开......
-
〓 晚明也有大变局——读樊树志新著
《晚明大变局》,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15年8月第一版,58.00元 也许过于看重“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简单化地把它视作突然降临的一场挑战和冲突,结果遗忘、贬低了“变迁之前的变迁”。……在《晚明大变局》一书中,通过强调“晚明也有大变局”,樊树志先生希望讲述的是另外一种叙事。 中国历史上,晚明是一个风云激荡、......
-
〓 《愿人生从容》:贾平凹的人生智慧
《愿人生从容》 贾平凹 著 九州出版社贾平凹的《愿人生从容》中谈到,人生真正的从容,不是躲避纷争与喧嚣,而是平静地面对困惑与烦恼。人生的旅途,苦与乐总是相随,禁得住多少曲折,才配得上多少幸福。贾平凹先生用诚挚朴素的笔触,写他所见、所感的人和事,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灼目的智慧。读过书中贾平凹先生呈现的人生片段,我们终将明......
-
〓 《冯门望族》:唐河有了文化新名片
韩国总统朴槿惠曾说:“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其实,冯友兰家族出了不止一个文化名人。《冯门望族》(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书,以120多万字的篇幅,真实记录了河南省唐河县冯家这个在学界大名鼎鼎,直到今天仍有巨大影响的名门望族。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
-
〓 《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信札的温度
“叠起又展开的是你的字迹,展开却叠不起的是我的心绪”,曾经多少情感都寄托在方寸信纸间。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流方式的变化,信札竟成了时光深处的风景。但区别于冷冰的文字和枯燥的故纸堆,作为历史文献的信札却依然面目鲜活,深深浅浅地印着彼时彼地的人物心迹、社会关系和历史氛围,使后来人找到一条进入历史的蜿蜒有趣的小径。日前,......
-
〓 新书推介:《英韵三字经》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也是早期传教士介绍中国文化之首选。自17世纪以来,《三字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许多国家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赵彦春依托中共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经典《诗经》、《三字经》英译及多译本对比研究与传播),......
-
〓 讲义逾甲子学术薪火传——辅仁大学老讲义的故事
柴德赓“清代学术史”讲义手稿李瑚“清代学术史”课程笔记1947年12月,陈垣与柴德赓等在北京什刹海。从左至右:启功、陈垣、刘乃和、柴德赓。(资料照片) 父亲柴德赓66年前在辅仁大学讲授“清代学术史”的讲义,条理清晰,书法飘逸,女儿柴令文一直珍藏着。只是因为父亲一生波折,这份讲义已早非完帙。 66年前,中国社......
-
〓 黄钟大吕再起时更有辉煌乐章——《曾侯乙编钟》历时十二载出版
资料图片 今年年初,曾侯乙编钟与都江堰、长城等重大工程成就并列,入选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日前,我国第一部以全球化视野撰写的、全面反映曾侯乙编钟文化面貌及多学科研究成果的专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曾侯乙编钟》(全四册),由西苑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 该书从三十多年来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出发,......
-
〓 《萧公权文集》:自辟蹊径花开别枝
萧公权(1897—1981)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一生著述颇丰,然而由于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美国教学,国内没有出版过他的相对完整的文集。此次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萧公权文集》(右图),包含了他的九卷中英文著作,是最齐整的一次。第一卷《问学谏往录》是萧公权的自传、书信和谈话录,详细记述了他曲折......
-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一代有一代之学问
这些曾经对于过往学术传统的创新与突破,要以另一种“经典”的方式被甄选被整理被继承,这是学术与思想的进步,也是一种传承蔡华伟制图近一个世纪以来,商务印书馆孜孜不倦地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为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推进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尤其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精神食粮。然而,仅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
〓 与古人为友:《唐诗之美》与《宋词之美》
用五年的时间,细心品味、体会中国文化之美,并化以优美的文字——简墨这套《中国文化之美》书系不简单。 初次阅读简墨的书,《唐诗之美》与《宋词之美》便给了我第一个惊喜。原以为是唐诗与宋词赏析,但令人意外的是,作者采用了类似于人物小传的方式呈现、描画唐诗、宋词之美。我想作者采用这种写作体例是有其理由的,作者所传......
-
〓 书人书事:沟通东西方的“中国弧”
杰西卡·罗森 蔡华伟绘今年5月,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应北京大学的邀请,在北京作了4场演讲。总题目是“中国与她的邻居们,近与远,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000年”。4场讲座,以4个不同的时间框架,考量古代中国与早期西方社会不同的发展路径以及彼此联系。罗森认为,学者们常把中国的历史与考古学置于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内讨......
-
〓 别样地看日本——《西日本时间》中的“风景”
日本现存最大的古城堡——姬路城。严圣禾摄 近期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据说片名来源于女作家萧红1936年旅居日本期间写给萧军的信。在普遍被引用的关于“黄金时代”的解释里,人们通常愿意接受的是这一段文字:“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不知道是有意无意,人们忽略了这句话的最后半句“是在......
-
〓 汉语语汇类辞书《新华语典》出版发行
本报太原11月11日电(记者邢兆远、李建斌)历经12年编撰,由商务印书馆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联手打造的汉语语汇类辞书——《新华语典》日前正式出版发行。《新华语典》的出版,对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普及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语典》全书200多万字,主要收录惯用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等,也适当收释了部分格言......
-
〓 《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横排简体字本在京出版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李菲)记者近日从中央档案馆了解到,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央档案馆组织国内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这亦是国内首部横排简体字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据介绍,全书影印收录了毛泽东阅读原《二十四史》的圈点、批注内容和阅读《三国志集解》一书的圈点、批注内容;同时......
-
〓 草圣故乡与敦煌书法——读《甘肃书法史》
敦煌写经《大股涅槃经卷》 作为三千多年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源头,“草圣”张芝的故乡甘肃直到“中国书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才有了一部有头有尾、沿革清晰且厚重大气的书法史志——由张永基、刘云鹏两位颇具使命感的甘肃书法学者著述的《甘肃书法史》。这部填补甘肃书法史研究空白的著作,越来......
-
〓 与时代同行的燃灯者——评《杨东莼大传》
《杨东莼大传》 周洪宇 等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和他的老师李大钊、胡适等比起来,杨东莼似乎并不闻名;和他的同学邓中夏、张国焘等相比,杨东莼的名声也显得寂寞。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不那么显赫、不那么灿烂,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和事业,但他们尽一己之力,拼命地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奉献着。以坚实的劳作和态度,带动、鼓......
-
〓 学界以学术研讨会为蔡美彪米寿志庆《成吉思汗小传》尘封50年后出版
本报讯(记者王洪波)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元史学者蔡美彪先生米寿之年,由中华书局与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元代历史文献整理与出版座谈会3月22日在北京举行,以这种方式为蔡美彪先生祝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所研究员陈高华,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所研究员杜荣坤,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研究员白翠琴等来自社科院、南开大学、......
-
〓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中国园林》序
陈从周英文版《中国园林》书影陈从周先生是我国继明朝计成、文震享,清朝李渔之后,现当代既能亲自动手造园、复园,又能亲自著书立说,品评、论述中国园林的第一人。1978年他受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邀,赴美筹建了中国园“明轩”(准确地说是移植了苏州网师园内的殿春簃)。这是我国在国外建造的第一个中国园,“明轩”建成后,中国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