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读书报11月推荐榜
(排名不分先后)《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罗志田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10月第一版,39.00元《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王东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68.00元《庄子讲义》陈引驰著,中华书局2021年9月第一版,58.00元《瓷器中国》陈克伦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1......
-
〓 新书访谈录·铁骨与柔肠,战士与文人:还原一个“家中的鲁迅”
《鲁迅家书》 黄乔生 编注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著有《八道湾十一号》《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字里行间读鲁迅》等。1、140通家书,勾勒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光明悦读:您新近编注的《鲁迅家书》,收录了140通鲁迅的信件,都是鲁迅写给亲人、爱人的......
-
〓 叶文玲为“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立传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感人故事如今已广为传颂,但在樊锦诗之前,已有两代敦煌守护人为保护这座沙漠中的艺术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令人敬畏的代价。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艺术家常书鸿先生就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位。近日,叶文玲长篇报告文学《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研讨会在京举行,十余位专......
-
〓 观展——在无言中体悟历史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 丁雨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尽管身处考古文博专业,但徜徉在各色的展览中,有时仍不免为体会策展者的匠心而踌躇。这样的经历让我想到,可能喜欢看展览的观众,也会有类似的小小困窘。在这样的境遇中,如果能有些许交流与提示,或许能更深地品味每一场展览的精彩、独特与美。怀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一个偶......
-
〓 由玺印朱迹追溯美的历史——“癸未本”《十钟山房印举》出版的意义
同治十三年正月,正在陕西出任学政的晚清古文字学家吴大澂,听说远在山东潍坊的收藏家陈介祺将所收藏的古代印章汇集成一部印谱——《十钟山房印举》,便急忙写信求购。不知道吴大澂收到了怎样的答复,但恐怕他未能如愿得到这部印谱。因为号称藏古印万方的陈介祺,终其一生,都没有将这部印谱编定。给后世留下的,是几种收印数量、编辑面目都有差......
-
〓 兰溪鱼鳞图册:一座待开掘的学术富矿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出版的以县为单位的基本完整的鱼鳞图册。所谓“鱼鳞图册”,就是官府为征收赋税而编造的土地簿册,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蕴含着丰富......
-
〓 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新书访谈录】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河南大学讲座教授。主要关注近代中国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著有《阅读梁启超》《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等。开民智、易风俗,北京现代化城市转型 光明悦读:您主编的文集《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收录了十篇文章,论及晚清北京的新式舞台、报馆、新学堂、公园等近代意义上的公共......
-
〓 首部反映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的图像选集出版
本报讯 历时近十年搜集、撰写的“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选集”,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全部出版。共七卷十六册的“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选集”丛书,著录了全国非官方收藏机构和近八十位收藏家收藏的汉画像砖石三千五百余件,选集收录的汉画像砖石均由国内著名考古学家鉴定、甄选,品类齐全,内容丰富,集中展现了民间收藏的汉画像砖石图像和拓......
-
〓 社长总编荐书之《邮说国学:哺育中华三千年》
宋文艳(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推荐《邮说国学:哺育中华三千年》本书编写组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148.00元 本书通过富有文化艺术韵味的邮票,阐释丰富深奥的国学内涵,以推动国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全书共分十章,以国学传统分类的“经史子集”为基本脉络展开,如国学先贤、国学经典、国学精华、国学书院、文学巨匠等。......
-
〓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新开拓——《中国文化史学的历史与理论》评介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开启中国文化史学的序幕,今年恰好12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张昭军教授的新作《中国文化史学的历史与理论》(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以文化史学为核心范畴,对梁启超以来中国文化史研究120年的历史、学术成就及其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反思和讨论。笔者读后深受启发,认为该书的贡献是多方面......
-
〓 避免词语污染和概念紊乱——《概念的文化史》导言
——《概念的文化史:以“封建”与“经济”为例》导言语言是思维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文化创造物。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文化进程中形成的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要素,其中词汇的意义尤具历史延展性和运动性。离开词的表达,概念只是没有定型的、模糊不清的......
-
〓 “中国好书”(2021年6月)
《百年大党:走向最强大政党》张志明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推荐理由】要了解百年之中国,就必须了解百年之中国共产党。本书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与党的自身建设两条线索,进行交叉论述,重点突出了各个历史阶段党的自身建设,生动呈现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民主、为自由、为富强、为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
〓 一位学者的成长史与一个时代的学术史——读《荣新江师友杂记》
《从学与追念:荣新江师友杂记》,荣新江著,中华书局2020年9月第一版,69.00元作为新三级学人(1977、78、79年入学的大学生),荣新江先生是很有代表性的。他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后又考上本系研究生,师从张广达先生学习隋唐史和中外关系史,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身......
-
〓 再现文学内外的路遥——读《路遥年谱》
《路遥年谱》 王刚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近年来,在文学社会学的新研究视域下,路遥及其作品的经验价值正以越来越复杂多样的面貌呈现在历史的行进过程中,其间,史料整理工作的进展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根基。《路遥年谱》即是推动深入打开路遥经验的又一力作,为读者呈现了文学内外路遥更立体、更真实的形象。一 自1970年代开始......
-
〓 作为考古学术家的夏鼐是如何长成的——从《夏鼐传稿》说开去
王世民先生的《夏鼐传稿》,是考古学界期盼已久的一部学术史著作。这本传记,按照夏鼐先生的生平经历,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这位杰出考古学家传奇的一生。作者的记述,或追迹《夏鼐日记》,或访求故友良师,或实录亲身经历,所言、所记、所忆,如晤故人、如数家珍……读来让人感到既真实又亲切。当年裴駰在评价太史公《史记》时曾说:“其文直,......
-
〓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项目介绍
百年考古成就斐然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 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考古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中国现代考古学自19......
-
〓 讲好中国美术考古故事——中国宗教美术考古编年史体系研究
宗教美术考古在世界学术界是显学,这个领域产生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和名家。中国有数千个宗教美术遗存,叙事生动,造型丰富,并且文脉沿革的连贯性极强。可以说,从完整性层面上认识这个大样本应当是中国宗教美术考古在体系建构上的一个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择儒、释、道三种主要美术类型,力求完整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间......
-
〓 “著书莫难于汇书”——《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编著感言
经过众多学者的艰辛努力,以及与陕西省文史馆、西北大学出版社的通力合作,《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一工程虽然历经艰辛,终于有了良好的结果。我作为该书的主编之一,感到异常欣慰。因为《史记》的学术价值极大,而又不易读懂,故历代注释者、校勘者、评说者如雨后春笋、络绎不绝,《史记》研究成为一门显学。1934年......
-
〓 大家二三事 疏笔聊寄之——读《杨泓文集》略记
《杨泓文集·考古文物小品》文物出版社 杨泓先生是中国知名考古学家,他在美术考古、古代兵器、魏晋南北朝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此前,《杨泓文集》在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书五卷六册,全面呈现了他在考古学领域的建树。其中有一部《考古文物小品》,读来颇有意趣,里面收录了杨泓回忆考古学家、文物专家的文章,揭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 ......
-
〓 新书架之《噩国六谈:一个神秘古国的文化面孔》
《噩国六谈:一个神秘古国的文化面孔》,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58.00元 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发现一处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其中不少也铸有噩侯等铭文,研究表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