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无遗憾
《中国哲学》第六、七、八辑上刊出《吴虞日记选刊》以后,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一直期待着《吴虞日记》全文的早日整理出版。日前,终于见到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虞日记》(上册),十分高兴。书前有荣孟源同志序言一篇,指出“吴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孔健将,”他对封建旧道德所进行的激烈批判,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
-
〓 以插画诠释鲁迅小说——为《范曾插图鲁迅小说集》序言
《范曾插图鲁迅小说集》:鲁迅著;范曾插图;高旭东、葛涛注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图片为该书插图。在新文化运动已在潮动的1917年和1918年初,鲁迅还在埋头抄古碑,表明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他带来的绝望是深重的。他的痛苦灵魂在古书与古墓之间游走。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那么,鲁迅这个......
-
〓 满眼溪山独去时——评《陈从周全集》
陈从周(1994年)上海豫园 陈从周是我国古建筑、古园林界的大家,也是散文家。他对中国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有着极重要的作用,用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评价来说,他是“一代园林艺术宗师”。听闻《陈从周全集》出版了,这是时代的幸事,在传承与发展需要判断力的当下,尤显重要。中国园林的实质是“诗文造园” 中国的古建园林,......
-
〓 【学术书架】越文化:鲁迅思想及文学的原点
《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王晓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40.00元 如果说日本著名学者伊藤虎丸先生《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从空间维度探讨了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原点,那么王晓初《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则试图从时间维度追索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原点,从而丰......
-
〓 古籍整理:简说校注本“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校注本) 裴效维 冀 勤 吕薇芬 校注 中央编译出版社 近日,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校注本“四大名著”,内容、品相俱佳,值得欢迎。说到校注,首先是底本的选择。如《水浒传》选用容与堂刊李卓吾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为底本,这是学界公认的最佳版本。相比于流传甚广的贯华堂金至叹评《水浒》七十回本......
-
〓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研究》:研究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奠基之作
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世杰教授近年来带领他的团队完成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16开本套封精装,超800页,80多万字。通览该书,我对之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评价:其一,这是一部关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奠基之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创中华文......
-
〓 《清儒地理考据研究》新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2015年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主编的《清儒地理考据研究》新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学者及齐鲁书社编辑近二十位校外专家出席座谈会,人大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夏明方教授、历史学......
-
〓 新书架:《都市中国的乡土声音》
《都市中国的乡土声音》:岳永逸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乡土中国向都市中国的转型中,相声、传说故事、民间信仰、传统节日等原本与乡土相伴相生的民俗的扬弃,实际是融于都市文明的扩展之中的。...
-
〓 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简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固本培元,使人有所秉持、有所坚守。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传承。徐小跃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以儒道佛三家思想为主要代表,集中阐释了中华优秀传......
-
〓 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谈艺录”在沪面世
本报讯 由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兼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郭宇主编,中西书局出版的《盖叫天谈艺录》近日面世。盖叫天是我国京剧武生泰斗,他生于1888年,8岁学戏,10岁登台,在长达60年的演艺生涯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舞台形象,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艺术经验。“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其艺术宝藏极其深厚,......
-
〓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两种伟大传统的相遇
2012年的冬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展览,第二年这本《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在上海出版。不久先生故去,在中国却有了小小的苏立文热,引发了中外艺术的又一轮交流对话。2012年我的《20世纪中国画史》出版,紧接着苏立文的书也出来了,所以我急于看到这本书,并且做了比较阅读,仿佛又多了层......
-
〓 纪念詹锳先生百年诞辰《詹锳全集》新书首发
本报讯(记者王洪波)9月24日,纪念詹锳先生百年诞辰暨詹锳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河北大学举行。河北大学校长傅广生教授,原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詹福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党委书记刘跃进研究员等,与来自古典文学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詹锳是我国著名的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专家,生前任河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 《日本现存唐乐古谱十种》:清晰勾勒唐乐之本貌
《日本现存唐乐古谱十种》刘崇德著 黄山书社 中国古代音乐至唐宋而有较为完备之乐谱传世,明清以来工尺谱通行,刊本开始大行于世,今存者亦不少。唐朝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之关键期,然而乐谱零落,或流诸异邦,或孤本仅存,或在古籍中为一鳞半爪,留存至今者均弥足珍贵。元明以来治唐乐者即以仅存史料空论其律,而治乐府曲辞者亦仅据曲文论......
-
〓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墓志文献的利用与学术研究的预流
石刻墓志的发现不断地增多,它的体量和规模已经形成了和传世文献相匹配的容量。清人所编的《全唐文》两万多篇,石刻文献现在发现大概在一万四五左右,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每个墓志出土以后,出土者、发掘者大都进行了整理研究,长期以来对这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主要是强调它对传世文献互证的作用。我觉得这批文献发现的......
-
〓 五百年前的识字图说课本
现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史带东亚图书馆的《新编对相四言》,是迄今存世最早的一部明代图文对相类的蒙学读本。《新编对相四言》全一卷,计十六面,每面五行,每行八格,右文左图,两相对照,自“天、雲、雷、雨”始,至“粪斗、笤箒”止,收字三百八十八个,其中单音节词二百二十四个,双音节词八十二个,均以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名物为内容......
-
〓 陈漱渝新著《搏击暗夜鲁迅传》问世
本报讯 资深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最近完成专著《搏击暗夜鲁迅传》(作家出版社),本书用9章近30万字的篇幅,以鲁迅56年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努力还原传主生活的时代,精当概括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准确展现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作家的业绩和精神,完整刻画了“民族魂”的伟大形象。作者既有丰厚的学术积累,又具备独到的研究识见。在某......
-
〓 明词研究当不再寂寞——为张仲谋《明代词学通论》所作序言
明词研究,是词学研究中的冷门。人们愿意不遗余力地对唐宋词左顾右盼,上下端详,评头论足,却不大愿意瞥一眼瞧瞧明词究竟是什么模样,总是相信前人“明词不振”、“词亡于明”的定性判断。在20世纪以来百余年明词研究的寂寞旅途中,有两位拓荒探路者,特别令人瞩目。一位是前辈学者赵尊岳先生,一位是本书的作者张仲谋先生。 ......
-
〓 晚清秀才的新中国情结——评纪念文集《永远的叔衡》
2006年的红色五月,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何叔衡同志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时节。虽言逝者去时渐远,但,成长霸蛮血性男儿的湖湘热土乃至中华大地,依然记得曾经为它萌动蓬勃活力的一串淡淡足迹。今时国人谨思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涵义与价值,时刻以知荣明耻的决心振奋自己,也为那些用赤红热血描画九万里幸福的革命烈士......
-
〓 《中国家谱总目》:全球华人寻根“路线图”
《中国家谱总目》 上海图书馆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它以表谱的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家谱之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之于海内外华人的寻根问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现存中国家谱总数超过5万种,分散于世界各地公私馆藏及个人之手,然而一直缺少一部......
-
〓 取新以释古:读范子烨《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锺嵘《诗品》将陶渊明列入中品,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钟嵘指陶渊明的诗“源出于应璩”,而应璩(190N252)其人的作品亡佚已甚,在诗歌史上没有多高的地位,陶渊明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同应璩的诗颇有异同,强调他们之间的渊源关系未免很难理解。宋朝人叶梦得干脆否定钟嵘的这一说法,在《石林诗话》(卷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