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博士备论 李广论
先王之政,不求徇人之私情,而求当天下之正义。正义之立,在国为法制,在军为纪律。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
-
〓 李文忠公事略—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 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 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 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 二曰:李鸿章所居,乃满洲人入主中夏之国,而又当混一 已久,一切权利恢复之时代也。......
-
〓 何博士备论 陆机论
扫境内之众而属人以将,持疏远之身而将人之兵,于君臣授受之际,皆危机也。善任将者,不以其兵轻属于人;善为将者,不以其身轻任其寄。君必有以深得于臣而使之将,臣必有以深得于君而为其将,故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君臣皆获令名于天下。古之人有行之者,孙武之于吴王阖闾,田穰苴之于齐景公,周亚夫之于汉文帝是也。始武以兵法干吴王也,王试之......
-
〓 兵家研究应纳入诸子学研究范畴
摘要:兵家既指军事家,也指学术家;兵家既指军事学科,也指思想学术流派。中国历代目录著作对兵家文献的著录说明兵家文献是诸子文献。兵家研究应该放置在中国整个文化背景下特别是诸子文化背景下进行,纳入诸子学研究范畴,这样有助于对中国文化的完整理解和构建完整的诸子学体系。关键词:兵家 目录学考察 学术流派 诸子学“兵家”是出现于......
-
〓 因敌而制胜
摘要:因敌,即以敌人为依据;因敌而制胜,即以敌人为依据而制定战胜对手的战略战术。这一所谓的“因敌”,其实即是“无我”;“因敌”即“无我”的结果,其实已经渐渐地从经验的高层,日趋向彰显超验心的方向发展。“因敌而制胜”,乃是一个如何保护自己而打击对手的更为真切的问题,是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因......
-
〓 何博士备论 蜀论
或曰:刘备之争天下也,不因中原而西人巴蜀,此所以据非其地,而卒以不振欤?曰:有之也。备非特委中原而趋巴蜀也,亦争之不可得,然后委之而西入耳。备之西者,由智穷力惫,盖晚而后出,于其势之不得已也。方其豪杰并起,而备已与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吕布夺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夺之,晚得荆州而孙权夺之。备将兴复刘氏之大业,其志未尝一......
-
〓 何博士备论 魏论下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武之书,韩、曹之术皆......
-
〓 致人而不致于人
摘要:掌握主动而摆脱被动,“致人而不致于人”,对于所有形式的对抗斗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不但对此达成了共识,而且,略为深入,我们还会发现,两者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的基本思路,也是大致相同的。关键词:致人,不致于人,武术,兵家。Controlling others but not controlle......
-
〓 何博士备论 晁错论
古者,持国任事有四臣焉:杜患于未兆,弭于未形者,贤臣也;祸结而排之使安,难立而戡之使平者,功臣也;国安矣挈而错之危,世治矣汩而属之乱者,非愚臣即奸臣也。盖奸臣之不足者忠,愚臣之不足者知。忠、知不足而持国任事,祸之府也。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
-
〓 毛泽东与兵家智慧
毛泽东拔起寒乡,成为影响深远的历史巨人,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但无疑也与其文化心理结构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毛泽东文化心理结构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一方面崇尚理想和伦理意志,而另一方面则注重现实,实事求是,这后一方面尤其表现在他的军事活动与军事思想中。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是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与战争经验总结出来的,但若论其......
-
〓 正出而谲用---“武术与兵家”研究之一
摘要:与传统武术一样,古代兵家的经验理性,是由作为价值理性的圣道与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复合而成的。这种复合的理性构架,使古代战争的军事运作与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一样,即要遵循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又要紧紧地受制于传统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关键词:正出,谲用,武术,兵家。The positive show with dece......
-
〓 《孙子兵法》与现代心理战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心理战的著作,也是我国心战理论的奠基之作。孙子在《谋攻》中提出了“全”的概念,认为战争的最高理想是“全胜”,而不是“破胜”。孙子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追求全胜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理想,正是心理战的终极目标。《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构筑了心战理论的基础,......
-
〓 何博士备论 李陵论
善将将者,不以其将予敌;善为将者,不以其身予敌。主以其将予敌,而将不辞,是制将也;将以其身予敌,而主不禁,是听主也。故听主无断,而制将无权,二者之失均焉。汉武召陵欲为贰师将辎重也,而陵恶于属人,自以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愿得自当一队,以步卒五千涉单于庭,而无所事骑也。夫所谓骑者,匈奴剑客,愿得自当一队,以步卒五千......
-
〓 何博士备论 楚汉论
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得之以德者,三代是也;并之以力者,秦人是也;取之以智者,刘汉是也。盖以力则不若智之胜,以智则不若德之全。至于项羽之争天下也,其所执者为何资耶?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而后世之议乃曰:项羽其亦不幸遇敌于汉而遂失之。嗟夫!虽微汉高帝,而羽之于天下......
-
〓 《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解析
《孙子兵法》的书名可谓人尽皆知,但《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因其极为复杂高深,如不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源上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方法论上寻找解密钥匙,是十分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孙子兵法》的篇名实质上就是指易道中阴阳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计》(阴阳),《形》(阴阳),《势》(阴阳),《作战》(运作与战斗),《谋攻》(谋略与进攻)......
-
〓 何博士备论 宋武帝论
天下之事,日至而无穷。而吾有以应之,莫不中理者,在乎善用其机。况乎争天下之利,处两军之交,不得其机以决之,则事亦随去矣。盖机之为物,不可以期待,不能以巧致者也。卒然而会,迅忽眇微;及其去之,疾不容瞬。先机而起,于机为妄赴;后机而发,于机为失应。是以御天下之事于一己而权不移,制天下之变于无穷而智不诎。夫机有待之百年而不至......
-
〓 何博士备论 汉光武论
师不必众也,而效命者克;士无皆勇也,而致死者胜。古之人有以众而败,有以寡而胜者,王寻、王邑以百万而败于三千之光武,曹公以八十万而败于三万之周瑜,苻坚以百万而败于八千之谢玄是也。夫率师百万以临数千之军者,必胜之军也。然有时而至于败者,骄吾所以必胜而以轻敌败也。提卒数千以当百万之众者,必败之道也。然有时而至于胜者,奋吾所以......
-
〓 何博士备论 郭崇韬论
人谓汉高祖以布衣之微,召号豪杰,起定祸乱,乃瓜裂天下以王。勋将韩、彭、英布,皆连城数十,南面称孤,举天下之籍而据其半。及夫释甲就封,创血未干,皆相视诛灭。盖由高祖封赏过制,陷之骄逆,其于功臣不能无负。光武率义从之士,平夷盗逆,收还神器。天下既定,遂鉴高祖之失,第功行封,爵为通侯,大者不过数县,而不任以吏事。是以元勋故将......
-
〓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二)
第二讲、经校索算──战略环境分析 成大事者必三思而后行,举大兵者当先计而后动。不思而行,将一事无成;不计而战,必取败无疑。《孙子兵法》以其第一篇[计篇]和第十三篇[用间]首尾相应,以道为核心主线,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胜兵先胜为原则,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提出了经五事、校七计、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而索其情......
-
〓 李文忠公事略—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三国代索辽东 中俄密约 李鸿章历聘欧洲任外交官 时代 胶州之役 旅顺大连威海广州九龙之役 李鸿章出总 署 十九世纪之末,有中东一役,犹十八世纪之末,有法国革 命也。法国革命,开出十九世纪之欧罗巴,中东一役,开出二 十世纪之亚细亚,譬犹红日将出,鸡乃先鸣,风雨欲来,月乃 先晕,有识者所能预知也。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