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老学通史研究的“纵”与“横”——“中国老学通史”项目介绍
《老子》对我国哲学、政治、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并远播海外。《中国老学通史》于2014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课题成果分为《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现代卷》(上、下)五卷六册,300余万字,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烟火三十六味》发掘呈现中国饮食之美
本报讯(记者 丁杨)“这本书不仅写饮食,还给饮食以更多人文关怀,好就好在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文化学者赵珩于日前在京举行的《烟火三十六味:市集·餐桌·食物与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10月版)新书沙龙上,对这部讲述中国民间美食的饮食笔记有如此评价。曾供职于若干旅游、美食出版机构、媒体的三三是国内从事美食......
-
〓 濒危语言类志书的编写及其出版意义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非物质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濒危语言类志书在抢救濒危语言的同时,也集中记录并呈现了该濒危语言所在地或所属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据资料显示,世界上现存约6700种语言。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其中约40%的语言濒临消亡,而且大约平均两周就会有一种......
-
〓 石仲泉新作《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填补胡绳思想研究空白
本报讯 胡绳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目前有关胡绳研究的著作却非常罕见。在纪念胡绳100周年诞辰之际,党史专家石仲泉教授倾注心力,深情写作了《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石仲泉谈胡绳》。该书于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胡绳生平思想最深刻的专著,填补了胡绳生平思想研究领域缺乏系统性专著的空白,是一部......
-
〓 上海书画出版社“剧透”2022年重点新书
本报讯 2021年12月29日,上海书画出版社举办“2021年合作渠道答谢暨2022年新书发布会”。会上,上海书画出版社向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等单位颁发了“最佳合作伙伴奖”“2021优秀合作经销商”等奖项。上海书画出版社还向线下线上的两百余名经营商代表和媒体记者介绍了该社2022年在书法、资料集成、学术与文献、文博......
-
〓 王子今:“博望”事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近年丝绸之路史研究成为学术热点。以丝绸之路史为主题的学术刊物已经相继出现了多种。丝绸之路史、中西交通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方向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高密度地集中面世,但是大多注重断代研究、专题研究,包括具体的交通路径、历史事件、往来方式,以及闻人与文献的考论,或涉及和丝路文化交流相关的外交史、战争史、民族关系史等。张国刚著《......
-
〓 哲学家安乐哲新书《生生的中国哲学》首发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12月24日,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著名汉学大师安乐哲先生《生生的中国哲学》(人民出版社)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举行。新书发布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办,在四海孔子书院举办。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开展,京内的嘉宾线下参会,京外的嘉宾线上视频参会。《生生的中国哲学》由国际儒学联合......
-
〓 一部念故人、讲真话的书——读马识途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读马识途老先生的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我感受到这本书尽情展示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情怀,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认知和情感。对我们后辈,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能获取多种营养的好书。 马老今年107岁。他不仅参加革命早,资历深,而且经历非常奇特。他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忠县一......
-
〓 历史拉近了 文物活络了——在《华夏之路》中找寻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华夏之路——文物里的中国通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朝华出版社 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具有某种同一性,但其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区却不平衡。就全球而言,中国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传统又连绵数千年不断,并以一种深邃而宽宏的气质成为东方文明而与西方文明相互辉映。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并释其兴盛、中衰、复兴的奥秘,定将启示今人选择......
-
〓 面向海洋的秦汉文化——评《秦汉海洋文化研究》
《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王子今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球以地为名,然而陆地所占不过地球表面三分之一,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球表面是被海洋所覆盖的。这一命名模式,实际上体现着人类基于自身历史的认知倾向。 相比于人类能够直接感知并长期赖以生存的陆地,在地理知识和世界知识尚未充分发展的历史时期,海洋无法为人所认知,因而代表着未......
-
〓 史传、考古二重证史的一次成功尝试——评李琳之《前中国时代》
《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李琳之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9月早些时候,听琳之兄说,在近几年拟著三书考证古史,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前1046年。显然,这是一个大工程,所涉时间之长,空间跨度之大,存疑问题之多,文献辨识、梳理之浩繁,可谓难之又难。当今学界敢有如此动作者,罕有其匹。拟定......
-
〓 书法、手稿与艺术——序跋四则
《学书小集》自序儿时的兴趣之一,是趴在书桌边看父亲写字。有一次被父亲用毛笔在脸上画了好几个圈,吓得大哭,可事后还是乐此不疲。上学后,在父亲的督促下,也曾专心练习毛笔字,但绝无前辈学者扎实的童子功。山村插队,当了好几年民办教师,照理说是有读书写字的机会的,因无人指导,乱写一通而已。上大学乃至工作后,住房逼仄,书桌限制,只......
-
〓 《少年读〈资治通鉴〉》出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上海九久读书人精心打造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历史普及读物——《少年读〈资治通鉴〉》日前上市。《少年读〈资治通鉴〉》共二十册,是目前市面上规模较大的一套历史普及读物,它通过三百一十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一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和人事沧桑,最大可能地呈现了历史发展的全貌。......
-
〓 经学视野下《大学》诠释史的学术回顾与问题反思
——读张兴《经学视野下的〈大学〉学史研究》张兴博士的《经学视野下的〈大学〉学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在他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是在经学的视野下对汉代以来《大学》诠释学术史上几个重要阶段、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所作的学术史梳理,初步形成了《大学》学史研究的框架。这部书的学术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于经......
-
〓 精品“艺术学”教材的内容之思——以《艺术学原理》为例
谈到“艺术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艺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东方传统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到西方舶来的歌剧、电影乃至电子游戏,“艺术”的概念宽泛到令人吃惊。然而当我们问“艺术学是什么”时,回答上来的人就不多了。实际上,回答“何谓艺术学”这一问题,隐含着对另外两个问题的思考:其一,“艺术学”和“艺......
-
〓 《清代前期天地会史料集成》:一座史料宝库
《清代前期天地会史料集成》,秦宝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5980.00元八厚册《清代前期天地会史料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在编者秦宝琦先生八五寿诞之际,终于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秦宝琦先生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就涉足于中国秘密社会史的研究,他是从尘封在故宫里的浩翰档案中起步的。其中有关天......
-
〓 经学与地理之间:一部新见迭出的五岳史
五岳是中国名山大川的代表,五岳祭祀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五岳”议题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热点,但相关研究多局限于断代,故对五岳祭祀进行通代研究十分必要。牛敬飞的《古代五岳祭祀演变考论》(下文简称《考论》)主要从国家礼制角度对古代五岳祭祀做了通贯性研究。该书运用经史互证方法,结合历史地理与历朝政治文化揭示了秦汉......
-
〓 名臣韩滉与中唐江淮局势——读《朝廷、藩镇、土豪》
《朝廷、藩镇、土豪:唐后期江淮地域政治与社会秩序》,蔡帆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58.00元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名画《五牛图》,被赵孟頫誉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它的作者韩滉,既是知名画家,也是唐德宗年间的功臣与权臣。他在政坛的高光,与江淮地区密不可分。唐代前期,朝廷财政仍倚重关中地区。但安史之乱过后,战争所......
-
〓 周树人为什么会成为鲁迅
本报讯 天津人民出版社日前推出《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鲁迅是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但他的经典之作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这样写到自己小说创作的发端:“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
-
〓 在“美”中体验生命的情感—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美育》读本带来了什么
近来,关于“美”的新闻频频引发热议:在微博热搜词条“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下,不少网友不禁感慨,原来美感从来不专属于白瘦幼;另一词条“掉进医美陷阱的年轻人”更是关注到当下的年轻人对于“美”的焦虑;而近来“流量明星”带偏审美观的讨论更是甚嚣尘上。关于审美的讨论让人思索,究竟什么才是美?应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美的教育?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