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敦煌的暮色为古城披上温柔的纱,当丝路的晚风捎来远方的诗意,8月8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个人画展将在这片艺术沃土上启幕。在千幅佳作中,玫瑰图系列如悄然绽放的浪漫使者,以笔墨为蕊、以丹青为瓣,将玫瑰的炽烈、柔美与深情熔铸于宣纸,成为对“爱与美好”最动人的吟唱。
陈升栋画玫瑰,最擅“以墨传情”。他笔下的玫瑰,不是简单的西洋花卉,而是融入东方美学的精灵,是“浓情蜜意”的象征,是“带刺的温柔”的隐喻,每一笔都藏着对情感的细腻体察,对生活的热烈拥抱。
观其《盛放玫瑰》,墨色与色彩交织如火焰,笔锋似花瓣般灵动。数朵红玫瑰在枝头绽放,花瓣以朱砂与胭脂层层晕染,边缘处用淡粉轻扫,从花心的浓艳渐变为边缘的柔和,似被阳光吻过的肌肤,带着饱满的生命力。花芯以藤黄与浓墨点染,如藏着金色的秘密,透着甜美的香。枝干以焦墨勾勒,线条挺拔却带着自然的弯曲,尖刺以细笔劲挺而出,似在守护这份美丽,叶片以花青与墨色晕染,叶脉清晰如绣,与花朵的娇艳形成“刚与柔”的对话。背景以淡墨晕染,留白处似有蝴蝶停驻,仿佛能听见花瓣舒展的轻响,让人想起爱情里最炽热的告白。他画玫瑰的“烈”,不画其俗,而画其“真”,让这盛放的瞬间成为“爱不掩饰”的宣言。
赏其《月下玫瑰》,则见墨色沉郁中显温柔,笔锋婉转藏诗意。一株白玫瑰立于月下,花瓣以白粉与淡墨晕染,透着月光的清辉,有的花瓣半拢,似羞怯地藏着心事,有的微微展开,露出嫩黄的花芯,带着“纯洁”的质感。枝干在月光下拉出细长的影子,以淡墨轻扫,尖刺的锋芒被月色柔化,叶片上的露珠以留白表现,似星星坠落在叶尖。背景的夜色以浓墨晕染,月亮以留白凸显,与玫瑰的洁白形成“明与暗”的对比,墨色浓淡间,似有晚风带着淡淡的花香,让人感受到“暗恋”的含蓄与美好。陈升栋画玫瑰的“柔”,不是削弱其个性,而是让这份美丽多了份“欲言又止”的娇羞,藏着对“纯粹情感”的珍视。
更动人的是他的《瓶中玫瑰》,墨色里藏着生活的烟火,笔锋间透着岁月的温情。一瓶玫瑰置于窗台,花瓶以淡赭石勾勒,带着古朴的质感,玫瑰的色彩不再浓烈,而是趋于柔和的粉与紫,似被时光沉淀过,有的花瓣微微蜷曲,带着自然的慵懒,与瓶身的沉静形成“动与静”的呼应。窗台上的书卷以淡墨勾勒,一角微微卷起,似刚被人翻阅过,背景的窗棂以细笔勾勒,透进的微光以留白表现,墨色轻浅处似有阳光洒在花瓣上,让人想起“平淡日子里的小确幸”。他画玫瑰的“常”,是让浪漫从云端落入人间,让这份美丽成为“柴米油盐里的诗意”,透着对“平凡生活中爱的坚守”的赞美。
为何陈升栋的玫瑰图能如此沁人心脾?只因他懂“玫瑰之魂”——那份“爱与痛”的交织(娇艳与尖刺),那份“浓与淡”的平衡(盛放与含蓄),那份“理想与现实”的融合(浪漫与生活)。他的笔墨里,有对西方花卉形态的精准捕捉,更有东方“写意传情”的精髓,让玫瑰这一“外来客”在国画中扎根,成为“普世情感”的载体。
8月8日,让我们相约敦煌,走进陈升栋的个人画展,在玫瑰图系列中感受那份炽热与温柔、浪漫与平实。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爱”的多元诠释——愿我们都能如玫瑰般,敢爱敢恨,亦能在岁月中沉淀出独有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