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香料,分为植物性香料和动物性香料两种。前者以植物的根、茎、叶、皮或果实为原料,获取香味物质,比如沉香、白檀、玫瑰、丁香、肉桂、花椒等,后者主要以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为主,常用的有麝香、龙涎香、灵猫香和海狸香等四种。
在古代香料的使用和流传度极广泛,古人为什么如此的喜欢香料呢?
香料本身所独具的香味和稀缺性,突显其珍贵,受人追捧。
在众多香料中,沉香被公认为“众香之首”。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的一种特殊物质,树木受到风雷损伤、虫蠹鼠咬后,真菌乘隙入侵,瑞香木的薄壁组织细胞,内部贮存的淀粉类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外皮腐朽、内含香脂的结构。结香后,经年累月,质地紧密,入水即沉,故名沉香。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受到达官贵人的偏爱和重视。
沉香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海南、两广和云贵等地,广东东莞特产“莞香”,是沉香中的珍品,唐朝以来一直列为朝廷贡品。中山也因出产沉香,古称“香山”。海南沉香,称为“琼脂”,冠绝天下,北宋宰相丁谓被贬海南后,著有《天香传》,书中有“贵重沉栈香,与黄金同价。”说明当时琼脂的珍贵稀缺。
上图_ 龙涎香
能与沉香比肩的,只有龙涎香。
这种黄色不透明的蜡状物,是由抹香鲸的消化道分泌物组成。抹香鲸捕食章鱼和鱿鱼后,未能消化的喙骨与肠道内的分泌物包裹成固体吐出。刚吐出的龙涎香色黑质软,在阳光和海水共同作用下,褪色变硬,并且散发香气。
宋代文人张时甫在《可书》中记载了一个售卖龙涎香的故事。有一天,仆人看到一个外贸商人兜售二钱龙涎香,要价三十万缗。这是相当于三亿钱的天价了。宋徽宗宠妃刘氏派人还价二十万缗,伦家傲娇地拒绝了。当时六十公斤大米的价格不过六百钱,二钱龙涎香能换三万吨大米,专治各种不服。
古代香料如此重要的最主要原因--香料在方方面面都已融入古人的生活常态。
香料用途广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使用香料已是生活的常态。上古时期,古人收集各种香料供奉神明,祭祀祖先,以求洁净身心、通灵开化的目的。夏商周时期,出现以香料为原料的胭脂香粉,这种习俗逐渐从宫廷走向了民间。
香料还有药用价值。东汉桓帝在位期间,侍中刁存有严重的口臭。每次上朝汇报工作,刁存的口气熏得桓帝欲仙欲死。忍无可忍之下,桓帝赐他鸡舌香,口含之后,口臭立消,吹气如兰。至明清,尚书含香一直是重要的官场礼仪,也有侍奉君王之意。
汉代贵族有燃香熏衣的传统。《襄阳耆旧记》中有“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的记载。曹操手下重要谋臣荀彧,喜好熏香,凡是他坐过的地方,香味三日不散,人送外号“荀令香”。此后,才貌双全美的小鲜肉,或者独具才韵的高雅之士,都被赞为香令。
美食用香料增香去膻大有益处。在明朝之前,以花辣、姜、茱萸为代表的“三香”,是餐饮调味的重要原料。花椒是“三香”之首。过年饮用花椒和侧柏叶泡制的椒柏酒,是必不可少的习俗。据统计,古代食品中,22%的菜需要花椒提味,在唐朝,菜肴使用花椒的比例,提高到37%。
香料受古代上流社会的认可,奠定了其地位。
香料还能充当政治媒介的作用。《魏武帝文集》有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一封信,原文是“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鸡舌香十分名贵,曹操此举并非厌恶诸葛亮有口臭,而是暗示能与诸葛亮同朝为官,同时彰显自己的身份。可惜诸葛亮不吃这一套,曹操的马屁拍在马腿上了。
第一期《国家宝藏》中,陕西博物馆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件杨贵妃代言的香囊,受机环和金盂的重力作用,香料始终保持在盂内,设计精巧,转动灵活,平衡自如。以香囊、香炉、香几为代表的香具,集合了古人众多智慧。
曹魏重臣贾充手下的司空掾韩寿,受到贾充的小女儿贾午的垂青,暗中以身相许。贾午佩有西域异香,香气能维持一个月。韩寿与其亲密接触后,经久不散。贾充得知后,为掩盖真相,只得将贾午许配给韩寿。偷香,成为女子爱慕男子或者与男子私通的代名词。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性格孤傲,家财万贯,爱香如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倪瓒看不上这位和尚出身的皇帝,散尽家财,归隐山林。不过,倪瓒在归隐之前忘了交税,遭到税吏追捕。一天,芦苇荡中飘来阵阵奇香,税吏寻香而去,发现倪瓒正在焚着龙涎香享受生活。税吏一拥而上,顺利逮住了倪瓒。
文人对香料的钟爱,进一步提升的其存世的价值。
香料在文人的追捧下,从物质层面跃升为精神追求的象征。宋朝是香料文化的高峰,苏轼、黄庭坚、朱熹等人有大量写香的诗文流传,在《听琴图》、《文会图》、《西园雅集图》《竹涧焚香图》等画作中,焚香已是宋人生活的一部分。
宋朝文人喜好燕居焚香,以香会友,吟诗作赋。文人雅士设席斗香,对香气风格、香雾形态、焚香时间进行观察,结合香具和周围环境,对各种香料做出考评。焚香与点茶、插花、挂画,成为宋朝文人之间“四大雅事”。
明末清初学者周嘉胄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香学,著有《香乘》一书,全书二十八卷,列举了各类香料及其使用方法,是明朝以前香文化的集大成者,清代的《四库全书》将其收录,为后世索香用香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明朝屠隆总结:“ 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香料不仅深入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能修身养性,愉悦身心,从而产生了芬芳恬淡的生活方式。香料已经脱离了原有的物质形态,上升为陶冶性情的精神取向。
在古代的宗教祭祀、美容香熏、餐饮提味、药用保健等方面,香料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民间把香料与生活品质划上了等号,官方将香料的使用作为一种礼仪制度,在文人的渲染下,香料更是高尚情操的象征。香料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不得不说的要点。可以说古人对香料依赖无处不在,也正是因为这样,香料在古代的地位才会如此重要。
参考资料:《天香传》《可书》《襄阳耆旧记》《魏武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