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十七世纪明清交替之际为何会出现“金陵画派”?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381次  |  更新时间:2018-12-11 13:52:34

    萌生于十七世纪明清交替之际的“金陵画派”,也称“金陵八家”,以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为代表,又不仅限于这八人,还包括张修、谢成、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为明末清初中国画坛的重要流派。在清初画坛上,“金陵画派”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创作群体,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清代乃至民国画坛影响深远。12月8日,由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共同策划与主办的“金陵盛迹——十七世纪的金陵画坛”,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拉开帷幕。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从中国美术馆获悉,此次展览分为“金陵先声”、“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妍丽”、“金陵余韵”五个部分,共展出两馆馆藏涉及“金陵画派”绘画的40多位名家的81件(组)书画精品,从董其昌、蓝瑛、查士标到“金陵八家”、石涛、髡残,再到金陵女画家,其中不乏宗师巨匠与赫赫名迹,充分展示了金陵画坛人物之俊彦,绘事之昌盛。展览持续至2019年1月1日。

    龚贤《千岩万壑图》局部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此次以两馆收藏的81件套经典书画作品为基础,梳理和展示十七世纪金陵地区的绘画史,举办展览,旨在为观众展开令人心动的图卷,感受当时画家的心象,体悟文意与古风,与古人对语,延长生命的视野,且为当代生活启迪新意,为当代创造汲取资源。也通过这次展览,增强两馆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是对传统文脉的深入梳理与接续,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龚贤《千岩万壑图》 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龚贤《千岩万壑图》局部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道,“此次展览南京博物院共拿出70件套精品收藏,其中就包含14件一级品、25件二级品,这些作品都有一种清新静谧的气质,不染世尘,画面中表现出落寞孤寂、清冷高雅,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取法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以金陵的某些实景为基础,着意诗化处理,笔墨精致细腻,成为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绘画的主流审美。在画法上则善于从生活经历和山水实景中领悟创作的手法,写实性较强。”

    明清之际的朝代更迭,使得金陵又成为政治上极为敏感且十分微妙的地区,金陵一下子涌入了许多明朝遗民,他们流连于金陵的山水草木之中,或造访、或游历、或定居,或客留、或鬻画、或课徒,将个性、学养以及或积极、或消极的政治立场寓意于他们的画作和画题中。以致金陵的文化氛围浓厚,绘事活跃。这些云集于金陵的画家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艺术群体,即“金陵画派”。

    董其昌松溪幽胜图明代南京博物院藏

    萌生于十七世纪明清交替之际的“金陵画派”,也称“金陵八家”,以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为代表,又不仅限于这八人,还包括张修、谢成、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为明末清初中国画坛的重要流派。在清初画坛上,“金陵画派”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创作群体,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清代乃至民国画坛影响深远。

    “金陵画派”虽师承不同,但却有着相近的艺术意趣。在王朝更替、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大多隐居不仕,醉心于绘画,遁迹于山林,没有过多受到摩古之风的影响,因此,作品都有一种清新静谧的气质,不染世尘,画面中表现出落寞孤寂、清冷高雅,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取法五代、两宋传统,写实性较强。而且在画法上则善于从生活经历和山水实景中领悟创作的手法,用硬直之笔,作整饬的线条,注重笔墨的整体感,讲究墨色的对比和映衬,从而成为了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绘画的主流审美。

    高岑秋山万木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樊圻、吴宏寇白门像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创作的山水,往往因景、因情、因感受不同而富于变化,或苍润,或飘逸,或清秀。其以龚贤为首,早期空灵、淡远,以线勾出轮廓,稍加皴擦即止;至中晚期则采用多遍反复皴染之画法,谓之“积墨”笔法。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龚贤的画法中得到启迪。

    金陵前贤

    明末,金陵文化界以文士为其主导,既有在朝身居高位的官员,也有在野的隐士与苦读的青年才俊。他们大多能坦然面对明末社会政治状态,常常徜徉于山水名胜之间,以写书作画为娱。松江董其昌曾短暂为官南京,半官半隐,成为十七世纪初文人逸士的典型,为许多文人所效仿,所作山水画风在文人画家群体中影响颇大。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各地的职业画家为繁荣的商业文化吸引,纷纷流寓南京。而金陵本地籍的半文人半职业画家悠游翰墨,多沉浸于明末的吴派、松江派、浙派(武林派)、新安派等的画风之中,基本上保存着典雅的痕迹。

    杨文驄(款) 悬崖观瀑明代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查士标竹暗泉声图轴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弘仁(款) 水墨山水清代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金陵八家

    “八家”之名,初见于康熙初年,周亮工《读画录》记载,王弘撰《西归日札》则有《善画八大家记》流传,后张庚《国朝画徵录》、乾隆十六年(1751)《上元县志》等转述,说法略有出入,但揭示出十七世纪中后期金陵绘画的主流审美趣味。所谓“金陵八家”,实是对于当时金陵画坛主要人物的总称,因画风相近,将之归纳一起,视为“八家”,代表者如张修、谢成、叶欣、樊沂、樊圻、吴宏、高岑、胡慥、谢荪、邹喆、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他们取法两宋院体,以金陵的某些实景为基础,着意于诗化处理,笔墨精致细腻,成为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的一种风尚。同时,他们又善于延续明中期以来的文派特色,设色清丽,富有诗情,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金陵设色风格,从而将怀旧书写转化成冷清的孤寂。

    陈卓桃源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吴宏冈陵祝寿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吴宏柘溪草堂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邹喆山川小景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金陵别样

    十七世纪的中国历经着有史以来罕见的巨变,曾为明代南都的金陵在复杂剧变的时代中,影响尤其深刻。七处、程正揆、程邃、胡玉昆、张风、髡残、龚贤、吕潜、石涛等人构成了一连串的遗民画家序列。与职业画家不同,他们在明清朝代更替的背景下往往以水墨方式抒发文人思想,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感伤情怀。他们大多追求一种特殊的复古倾向,表达了一种沉痛的文化失落感。正因为他们,金陵开始出现了一种纯粹形式上的复古主义的绘画风格。

    石涛江干访友图清代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石涛灵谷探幽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龚贤山壑桥亭图清代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龚贤夏山过雨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金陵妍丽

    晚明清初,市民生活发达,声色犬马,文人名士狎妓之风盛行,十里秦淮成为旧院别馆林立之地,由此催生了诗文、书画、曲艺相结合的青楼文化,涌现了一批能诗善画的名妓,譬如顾眉、董白、卞赛、李香君、寇湄、马守真、柳如是、陈圆圆等“秦淮八艳”。她们才貌双绝,与名士交往,画艺精进,并参与到文人的唱和之中,成为明末清初繁荣的消费文化的象征。对她们来说,绘画既是用以谋生、竞争的手段,又是借以消除内心积虑的工具。

    马守真兰花图1570年明代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顾眉花柳图1632年清代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

    金陵余绪

    十七世纪末,金陵画坛颓势已现。明末清初金陵画家们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虽然秉承家法,但大多亦步亦趋,其画学枯萎,画路窄贫,画风纤靡。而画面气格日渐卑弱,笔墨亦日渐疲软,结构缺乏变化,有成绩者可谓乏善可陈,高荫(高岑子)、高遇(高岑侄)、何亢宗(高岑徒)、邹坤(邹喆子)、樊云(樊圻子)、郑淮(樊圻徒)、胡濂(胡慥子)、陆逵(胡慥徒)、龚柱(龚贤子)、宗言(龚贤徒)等人,传移摹写,一切都在规矩之中。除金陵八家弟子外,柳堉、周璕等人独辟蹊径,跃出八家之囿。

    武丹秋山林屋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宗言溪桥茅屋图清代南京博物院藏

    谈到美术馆和博物院之间藏品资源的互动,吴为山馆长表示,“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实施的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典藏活化系列展、学术邀请系列展、国际交流展系列、新年展系列等已经渐成体系。我们不仅专注于对本馆藏品的梳理与推广,更致力于推进国内外的馆际交流工作,实现藏品和学术资源的高度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用好藏品,不仅仅是每一个美术馆和博物馆围绕自身的建设而设定,更应该建立一个加强馆际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中国美术馆和南京博物院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和博物馆,也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对未来中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协同发展和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龚良院长在为展览撰写的前言中也强调,“南京博物院以丰富的馆藏享誉业界,其中明清书画自成体系,颇具特色。吴门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绘画、金陵画派、扬州八怪、海上画派、京江画派等大大小小书画流派的典型之作,不一而举,基本涵括明清各家各派、各种风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收藏。近年来,随着馆际之间资源互补、共享,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这些藏品不断走出南京博物院,被国内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引进,广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和公众的好评。”

    据悉,展览持续至2019年1月1日。(图文均由中国美术馆提供)

    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侠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古代书籍如何装帧?很多方式你可能名字都没听过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萧蕙郭勇赵永江王春文姬景南谢振明陈永军王学军李刚杨本壮
    画家推荐
    苏昌荣刘振兰王晓燕陈宝义骆旭放申晓国徐振东于景平李翠云周新军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