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动态
  • 书画名家
  • 经典名作
  • 在线展览
  • 诗词文赋
  • 文史国学
  • 艺术学堂
  • 华夏历史
  • 文娱故事
  • 文房商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艺术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冷眼看待艺术类高考“热”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462次  |  更新时间:2016-04-05 16:53:10

    这绝对是个造“星”的年代。有才华的学生要做“星”,成绩差的学生也想当“星”。艺术类高考成为了造“星”的摇篮。据说,每年全国普通高考艺术类术科考试从报名到考试,考生们转战几个城市,踏破无数铁鞋,只为圆自己乃至父母几代人的“星”梦。

    据南方一媒体报道,当前高校的艺术系越来越红火了,除纯艺术类院校外,国内许多综合类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系。仅2004年,到广东招艺术类考生的外省高校就多达223间,省内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高校也超过了70间;报考艺术类的考生越来越多,去年全国超过了10万人,广东考生达1.2万人,据估计,今年将继续增加。“艺考热”为何持续升温?“星”梦造就“钱”途固然有吸引力,但莫非跟社会发展之潮流亦不无关系?

    艺考逐年的扩招,将实现艺术教育“大众化”——这是当前一些学者专家,对“艺考热”的一种较理性长远的判断。这种判断,自有一定的道理。放眼时世,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一直以来都为一些学者专家所鼓吹的终极目标。似乎在这种启发式的意识下,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曾经被视为生活奢侈品,不可理喻、不可触摸的艺术,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不单纯是追求五官悠闲娱乐上的艺术享受,甚至连家居装潢的艺术化,音响设置的艺术化等等务求,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因此,有专家断言,从事艺术工作和学习艺术的人逐渐多起来,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更不难想象,艺术专业的人才变得是如何的炙手可热了。

    然而于此,笔者不禁忧虑重重:学艺术的人真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一桩。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例如说,如今每年的高校都在扩招,导致了社会大学文凭满天飞的局面,教育水平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几个档次,可就业市场却面临着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困境。真可谓得不偿失。倘若,“艺考热”也如此火爆下去,几年后,岂不也是落得个“就业难”持续升温的结局?

    物极必反。任何一种教育的完成,需要的,是理性而有节奏地进行,万万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因为眼前某些的表象或利益而搞“大锅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初,在就业工作尚没做足准备完善,人才消费机制还没有踏上正轨运行之时,我们就大张旗鼓地推行扩招的教育“大众化”政策,问题结果大家已是有目共睹的。假如,再不及时给“艺考热”泼一泼冷水,无疑未来的几年,必将为我们本已危机凸现的就业工作,再添沉重的负担!该给“艺考热”降降温了!

    “花鸟画”越画越大,好吗?
    来楚生、唐云合作的岁朝图
    相关动态
    论李可染山水画中西融合中的民族审美建构黄惇: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浅谈写意国画被日本掠夺的13件绝世书法,件件珍品!《十竹斋画谱》琐谈 禅境之美——谈谈明代戴进,丁云鹏,吴彬的佛教人物画当今书坛为什么难出书法大师?行楷和行书的区别有多大?梁新颖:书法乱象源于审美力的根本缺失金思宇:倪瓒的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分析及其艺术价值当代乡土绘画:新大众文艺视野下的农民画及其蝶变黄庭坚书法水平究竟如何?为什么网友们认为“丑”
    书法家推荐
    孙德高张勤沈敏班兵刘恒明张业隆姚丹封忠杰张宏宇陈宝安
    画家推荐
    张世泰宋一平安君康郑光旭陈晋渔安丽彬聂华明孙忠彪武师宇贾大年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