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艺术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巨大画作引来惊叹和思考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216次  |  更新时间:2016-04-05 16:52:17

    恢弘的历史场景、众多的历史人物、多样的艺术风格,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深圳巡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一幅幅或沉郁、或悲壮、或肃穆的画面把观众带进时光隧道,重返历史现场。与此同时,著名艺术家詹健俊、全山石,美术评论家范迪安、水天中等来到深圳,与深圳艺术家一起,畅谈重大题材历史画的创作。作为此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成员,他们也为深圳改革开放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出谋划策。

    走进关山月美术馆的展厅,“大”是这次展览给观众最强烈的印象,无论是画面上的宏大场景,还是画面上比真人更高大的人物塑像,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国油画协会主席、中央美院教授詹健俊在谈到这批画作的时候,首先感叹的也是画作的“大”。“以前我们画的历史画,再大也就是两三米,最大的《开国大典》也不过四米。像这样的画,可从来没想过。”让詹健俊感到吃惊的是,几乎每一个艺术家在接到任务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问,这画最大可以画多大。事实上,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最初也曾经规定画面尺寸,可是最后大部分画家都超标了。

    画面尺寸这么大,有些甚至造成了展览的困难,到底是因为特定的题材必须用大画来表现?还是因为当今的美术界有越画越大的风气呢?面对这个问题,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副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安远远表示,尽管组委会考虑到目前国内的展出条件,一再要求画家不要画那么大,但艺术家们还是觉得不画大不足以表现沉重的历史情感,她说:“我们也正在反省,下次组织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大的都是好的。”

    主题性绘画是新中国美术成就的重要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府的组织安排下,艺术家们曾经创作出一批表现革命历史的重大题材绘画,这些画如今已经成为传之后世的红色经典。相隔半个世纪,国家再次组织艺术家进行重大历史题材的主题性创作,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不同呢?曾经参加过当年创作的詹健俊、全山石,体会尤其深刻。

    詹健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全山石的《八女投江》,都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轰动一时的著名画作,在这次创作工程中,两位老艺术家不仅担任艺委会委员,而且亲自拿起画笔,分别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两幅作品。全山石曾先后参加过多次国家组织的历史画创作,但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次。“以前我们画画多是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地画陈列画,可以说是陈列插图,既需要考虑上面的意见,又要考虑周围的陈列环境,手脚绑得比较紧。而这一次不再是插图,艺术家可以根据题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自由,所以产生了很多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

    詹健俊也认为,今天画展上出现的很多艺术手法放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以前的历史画侧重于如何再现历史真实,形式、语言、风格都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艺术界真正开始百花齐放,注重艺术家观念、个性的发挥,形成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格局。因此这次的历史画创作也不再局限于古典写实,而是呈现出了多样的风格特点。”胡伟的国画《陈独秀与新青年》,运用了综合材料技法,把历史的空间带到当代来;王迎新、杨力舟的国画《太行烽火》采用了多空间的布局构思,把不同时空的事件、人物放在一个画面中,给人历史的思考。陈树东、李翔的《百万雄师过大江》采用了很粗放的笔法表现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今天才会出现的、具有个性美的表现历史题材的新绘画语言。从这一点来说,无疑是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

    通过艺术的方式记录历史、图说历史,古已有之。在西方的博物馆里,最引人瞩目的正是那些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宏大绘画,但在中国,这样的图像历史并不完整,甚至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接续起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用“盛世修史”来定义这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而在技术图像泛滥的今天,绘画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必须超越技术图像。因此,此次创作的很多作品不再是纯粹的写实绘画,艺术家们追求的是历史价值、历史节奏的把握,历史情调、历史氛围的再现,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历史画面。评论家水天中认为,相对于过去的历史画,这是大大前进了一步。这次的创作给了艺术家更大的空间,容忍了不同的艺术样式,让水天中没想到的是,观众的反应也非常好,并没有人问:“怎么历史画是这样的?”水天中笑言:“可见观众也与时俱进了。”

    在获得多方赞誉的同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工程也引起了不少讨论,这种讨论不仅存在与美术界内部,也在历史界、学术界引起争议,有人对此次入选的历史题材提出疑问,尤其是改革开放题材在本次展览中作品较少,只有表现土地承包的《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和表现小平南巡的《南巡途中》。这也让深圳的画家们跃跃欲试。

    深圳文联主席董小明透露,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文联正在谋划借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经验,推出改革开放30年美术创作工程。董小明说,这个展览给深圳一个重要启示,深圳艺术家有责任记录这段历史,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中留下改革开放的痕迹。詹健俊和全山石等老艺术家也为深圳出谋划策。詹健俊认为,现在的艺术家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对这段历史感触更深,他建议深圳在确定内容的时候,应该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改革开放,而不要仅仅局限在重大历史事件上。全山石则强调,创作历史画要多发挥集体的力量,多研讨、多学习,组织工作非常重要。

    如何欣赏中国画
    论赵建成人物画
    相关动态
    黄庭坚书法水平究竟如何?为什么网友们认为“丑”云布集团:古代书法中的“永字八法”——笔法与结构的奥秘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
    书法家推荐
    李文启杨洪基谢昆姜春祥陈菏生龙开胜叶培贵王勇强李学伟王立志
    画家推荐
    周丽雅杜武杰贺喜路卿马明耀韩一何桂东王昕海刘国志张琳琳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