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河南省分会书协执行主席、河南省青年书协常务理事阎云先生认为:书法是一种很夺目的东西,不懂古人笔墨,难以成名。临帖要经历“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的过程,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前,抱得紧放得开。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尊古、天性、艺德、灵感、神韵、自然,缺一不可,这样的书法作品才会自然一体,字成一体。南海书画院院长李留根先生就书画尊重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书法交流论坛就应该各路艺术家畅所欲言,书画创作应遵循大胆创新古为今用的原则,文化界、书画界应该互相商讨研究,取长补短。师古,创新,尊重文化。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一幅作品来之不易,其中有很多的讲究。对于艺术家们不同的创作理念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去贬低,作为书画界的同侪,应该互帮互助,共同把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驻马店原书协副主席吴建先生认为:中国书画艺术讲究勤能补拙,书法练习首先要选好书帖,仔细临摹认真书写,不要见异思迁,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勤奋书写珍惜时间,才能在书法创作上有所成就。
著名奥运诗人,世界功夫家谢世宽先生就中原文化的发展问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驻马店是中原之地,古代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中原人要有盘古开天地的创新思想,要有庄周化蝶物我两忘的学习精神,要有重阳更高欲穷千里的目光,要有伏羲画卦运筹策划心忧天下的博爱情怀。我们要本着“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艺术家联盟副秘书长、北京盛世神州书画院秘书长何金梁先生就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为了中国书画界再出巨匠和中国的文艺复兴,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更高的目标。首先,书画艺术必须在继承前人优点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书画艺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第二,书画在于书画家自我修养、自我人性的完善。除了自我的努力,名山大川的陶冶、名师的指点、诸多艺术的交流都对书画家本身的进步都大有裨益。第三,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的传承要有深厚的积淀。心境无私则天地宽。此外,艺术家还需要言传身教,著书立说,为培养新一代书画继承人,为他们成为艺术巨匠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山东北易会馆周玉金艺术馆馆长、青年才俊周玉金先生这样讲:笔墨当随时代进步,才有山水画的发展,通过自己在丝绸之路七年多的辛苦写生,周玉金先生在书画的创作有了另一种感悟,他认为书画要想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境界,还需要在书画意境上下功夫。
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院长徐万宏对草书的发展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草书字体的书写要符合章法。线条的行进要具有快与慢、顺与涩、字型的肥与瘦的强烈对比感。通篇布局的章法要完美,完整,符合现代审美意趣。草书要具有狂放的气势和优美的神采,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感。
著名书法家、中国艺术家联盟主席、中国钧瓷协会会长张胜利先生进行精彩的总结发言。首先,他对传统和创新做了辩证的分析,他认为当今书法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交替时代,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是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书画艺术家,要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在传承老一辈书法艺术家优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艺术经历,对书画艺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最后,张胜利先生又谈论了文字穿梭时空的魅力,细论“传”与“统”,妙解“创”与“新”。他指出,“传”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横向的“传”只能是昙花一现,花开花落;只有纵向的“传”才是真正的“传”,才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传”。艺术家要追求纵向的“传”。张先生引领与会者顺着中国书画的历史追寻一番,理清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来龙去脉,畅谈了自己对书画艺术走向的把握。他认为,新的文化、经济背景下必然产生新的艺术趋势,那就是“尚势”与“尚趣” 。
“尚势”是指书画艺术创作要尽随时代的潮流和历史趋势;“尚趣”则指书画创作也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意趣。除了书画艺术创作问题外,张胜利先生还对主办方表示了感谢:山东北易会馆、山东皇山画院是中国驰名的书画交流场所,书画家向往的殿堂,为众多书画家所敬仰,此次论坛得以顺利地进行是与他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张胜利先生的精彩发言几次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论坛结束后,与会的书画界朋友互相交流,互赠字画,周玉涛、周玉金、王地位等书画名家现场挥毫泼墨,论坛在热烈民主的气氛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截止目前,由张胜利先生创办的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该论坛以其特有的包容性与亲民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书画家参与其中,在全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书画风暴,许多城市争相承办,这必将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