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书道”“书法”略说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761次  |  更新时间:2016-04-05 16:49:38

    “中国人称书法,日本人称书道。”周汝昌这句颇有代表性的话其实是有问题的,应该改成为“中国古代(晋唐)称书道,后来称书法;日本承中国古统称书道,一直沿用至今。”此如我国晋唐时执笔皆为三指执笔法,后来三指五指互用,至现代则全改为五指执笔法。日本则从晋唐时期全面引进中国书法,执笔也取当时的三指执笔法,至今一直未变。不知此中缘由者必言“中国人五指执笔,日本人三指执笔”。

    晋唐书论中,言书法之道为“书道”者,此举二例,前则卫铄,中则虞世南,后则张怀瓘。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此“道”者,即可理解为“书道”之简称。如果当时称“书法”,即可言“不可与谈斯法矣!”。《笔阵图》中又说:“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此处的“书道”应该是当时书法的一种称名,当然亦可理解为“书法之道”的简称。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其道同鲁庙之器,……”其道之道,即言书道。另,“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如当时称为“书法”,应为“故知书法玄妙,”不必言“书道”也。张怀瓘是唐代的大书论家,在其书论中出现“书道”之词特别的多,下录数例:《书议》有:“贤人君子,非愚于此而智于彼,知与不知,用与不用也。书道亦尔,或贱于此,或贵于彼,鉴于不鉴也。”《文字论》有:“别经旬月后见,乃有愧色,云:‘书道亦大妙,……不比于《文赋》,书道尤广,虽沉思多日,言不尽意,竟不能成。’”又有:“……因谓仆曰:‘看公于书道无所不通……。’”又有:“……论书道,则妍华有余,考赋体,则非不能……。”《六体书论》有:“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使便。”《评书药石论》有:“论于书道,是臣之职,知何不说,用臣何用。”又有:“书道亦然,臣虽不攻书,颇知其道。”又有:“臣愿天下之事,悉欲尽美尽善,宁以书道独能谢于前代乎?”从此所举三家众例,可知其时称“书道”之实况也。

    现代有二位书论名家撰文讨论过“书法”与“书道”的称名,且认为称“书道”或较“书法”好一些。其一为郭绍虞,其二为周汝昌。郭绍虞在《书道与书法》一文中说“我在《沈尹默法书集序》曾提出用书道不用书法的意见。”该文对“道”与“法”作了分析比较,认为“‘道’是理论性的,‘法’是规律性的”,“‘道’之与‘法’,虽名异而实同”,最后说道:“我觉得书道、书法之称,各有其历史因素,究竟用书道还是用书法,我是服从大家讨论的结果的。”徐金平先生近日送我一册周汝昌新版《永字八法》,中有《中国书道…》一文,在“立名”一节中说:“‘书法’,这是现下通用流行的名目。本无不好,但也有毛病。……不叫‘书法’,叶什么?‘书道’很好,但这是东邦日本的术语,借来也有引发误解之虞。所以用时宜加‘中国书道’方妥。然而这也并不理想,因为第一太啰嗦,第二仿佛还是中国人学日本字一一这就走失了原义。”

    曾有幸与熊秉明先生就书法教学有过一次交流,其自言与中国书协合作在北京依次办过三期书法班:一为“书法班”;二为“书艺班”;三为“书道班”。书法班重视的是技法;书艺班重视的是艺术;书道班重视的是境界。这种分法显然受老子“道、理、法、术、数”之伦理关系的影响,认为道高于艺,艺高于法。

    我想,要不是觉得“书道”是日本人的叫法,而知道“书道”其实是中国传统的名号,都会认为称“书法”为“书道”是挺理想的。我所以主张将书法依古统称之为“书道”,其深意与愿望与熊秉明先生书分三类可谓无有二致。

    投资艺术品小心踩地雷
    回到本体
    相关动态
    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书法——中国文化的核心
    书法家推荐
    萧冰李好廷王翁沈洪明任爱民聂廷峰徐恒功刘永洋李衍国赵义成
    画家推荐
    汪家芳王晴方传军赵光文沈燕凌焕忠季乃仓江文湛赵长国丁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