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艺术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诗词文赋

    《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五言绝句,如画一般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41次  |  更新时间:2025-09-26 15:55:11

    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是一首送友人入山隐居的诗。不管是诗人裴迪,还是准备入山的崔兴宗,都是资深的隐逸爱好者,他们了解高山和深谷之间每一处美景的位置,也深知如何一个不落地逐个探访这些地方。与此同时,他们也见惯了那些将隐逸看作入仕捷径的假隐者,那些人号称在终南山中隐居,得到了隐士的美名,换来朝廷的特别注意甚至破格征召,再利用这些机会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目的——入朝为官,而这个目的恰恰是与隐逸生活截然对立的。

    作为朋友,裴迪当然相信崔兴宗的隐居并没有带着做官的目的,但是当他隐居时间变长,名声随之增加,获得轻而易举即可入朝做官的机会时,是否能够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继续在山林中保持天真本性呢?因此,在诗歌的后半段,诗人用武陵渔人的典故提醒朋友,一旦离开隐逸生活,就会被世俗的各种枷锁束缚,再也无法回归了。究竟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坚持保全真我,这是在入山之前就必须考虑清楚的重要问题。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朋友之间的感情,有的像春天一样温暖,让人朝夕思念,日夜关怀;有的像夏天一样火热,总要开怀畅饮,纵情欢歌。这些友情固然让人艳羡,但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么投契,总会有不同之处。过于亲密的交往,会让人不知不觉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投射到朋友身上,要求朋友事事与自己合拍。这个时候,亲密火热的关系反而会灼伤彼此,当两人产生冲突之时,再想和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所以,古人所崇尚的“君子之交”,往往是平淡如水的关系。朋友之间要有融洽的性格,有相合的想法,但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一些个人的空间。想起这种朋友的时间,不会是温暖的春天,也不会是炎热的夏天,而应该是凉爽舒适,又让人心情平静的秋夜。想起朋友的时候,也不会急着想要见面,只需凭着彼此的了解,知道对方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一定也和自己一样耿耿不寐,仔细辨别着每一颗松子落入空山的细微声响,就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荒寂的山路上,一位僧人在踽踽独行。黄昏时分,僧人去向的寺庙响起了晚钟,钟声清澈而辽远,寺庙也隐藏在目不能及的竹林深处。从僧人身上背负的竹笠来看,他已经走了很长的路,而此时阳光已经西下,接下来的路程只怕是要摸黑前行了。

    在整首诗中,作者主要的力气都用来渲染寺院之“远”与时间之“晚”,从而暗示前路的渺茫与危险。但是诗中的僧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如平时一样,背着日常所戴的竹笠,迎着夕阳缓步前进,并没有因为快要天黑而加快脚步,也并不因为竹林的苍茫而裹足不前。对僧人来说,外界的变化只不过是虚幻色相,只要坚守本心,不理会感官的诸种迷惑,自然能不为外物所侵扰,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情。

    从这https://ZHuanlAn.zhihu.com/p/1954573959669487004个角度来讲,夜中独行不仅仅是为了回归寺院,更是一种对心灵的磨砺和修行,而从灵澈上人的表现来看,他的境界显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买山”的典故出自《高僧传》,是说东晋著名僧人支道林,想向另一位僧人竺法深购买其所居峁山附近的沃洲岭来隐居,竺法深嘲讽他说“你要住的话过来就可以了,没有听说过古代隐士有买山隐居的”,支道林深感惭愧,只得默默离开。隐士买山的荒谬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来一位想要离群隐居的人,居然津津乐道于世俗的买卖交易,市侩的行为与所追求的高尚情怀格格不入;二来隐居的本意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住处,而大张旗鼓地买山而隐,正与这样的意愿背道而驰。因此,虽然后人多将“买山”作为“隐居”的代名词,但“买山”的行为本身,却并不代表正面形象。了解了这些背景,再来看这首诗时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作者在对上人隐居的行为表示赞赏,毋宁说是对这种无异于买山而居的做法进行调侃和劝诫:支道林买山隐居的做法已经足够无聊,后世之人如果还想步其后尘,继续使用这种“时人已知”的方法,不是更加可笑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离开扬州,顺流而下,本来目的是继续游览长江下游的景色,荡涤求官不成的烦恼心情。但是在浙江一带,他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每日孤身前行,无人倾诉,也得不到劝慰,在求仕不成的痛苦之上,又加上了一层举目无亲的感伤。这首诗中所说的“日暮客愁新”,即是指这种孤独感。作者表达这种孤独感的方式,是借眼中之景,抒心中之意:岸边旷野上,地平线因无物遮挡而延展向无限的远方,在透视的影响下,连近处的树木都能迥出天穹之上;清澈的江水里,波面因为无物扰动而平静如镜,只有水中的月影前来与诗人亲近。不论是岸上还是水里,都是一片空旷孤寂、万物肃静的景象,这无疑会将本就忧愁的诗人,引向更浓重的忧郁之中。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人类的舒适之感,往往来源于自己处境与外界环境的对比。要获得舒心和愉悦,不必拥有高楼大厦、华屋美服,只要周围环境足够恶劣,就算普通的安稳居所,也可以让人体会到满满的幸福感。

    在这首诗中,作者就利用了这样的道理。在寒风刺骨、天阴欲雪的环境下,一间温暖的居室就已经足够令人满足,更何况居室中还有刚刚酿成、还浮着新鲜酒渣的甜酒,和体型微小却温暖明亮的火炉。在寒冷的冬夜里拥炉饮酒,与好客友人抵足长谈的时光,简直可以说是人间天堂了。在这样美好待遇的召唤下,不论刘十九多么铁石心肠,恐怕也无法拒绝诱惑吧。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数九寒天,冰封千里,一切山上的禽鸟都不敢高飞,所有地上的道路都不见行人。在这样严酷的天气下,江面上却出现了一叶孤舟,舟中端坐着一位身穿草蓑、头戴竹笠的老翁,正在满江寒雪之中静静垂钓。

    按照我们的生活常识来推想,在这么寒冷的日子里出来垂钓,且不说以老翁的身体,仅凭一袭蓑笠能不能顶住寒风暴雪,单单看钓鱼的小舟,要想在结冰的湖面通行就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在封冻中凿冰下竿了。然而,柳宗元在诗中想要表现的,是一种弃绝俗世、孤高傲立的崇高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仁人志士们为了牢牢守住心中理想,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在所不惜。这位老翁虽已年高体衰,却仍然能在常人无法忍受的恶劣环境下,不畏外界侵扰,保持平静心情,安坐舟中垂钓,正代表了这种崇高的精神。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大多数情况下,乐师之所以日复一日地钻研乐理,锻炼琴技,追求完美的演奏效果,无非是希望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出天衣无缝的节奏和音色,打动当下与未来的听众,让他们也感受到乐器传达的情感。因此,乐师们才会如此重视能够理解自己乐曲的“知音”。

    但是,对于一位身居竹林、远离尘世的隐士来说,弹奏乐器的最终目的却并不是取悦听众,而是希望能在演奏的过程中,让心灵与双手、双手与乐器之间,达到步调的完全和谐。在幽深无人的茂竹之下,演奏者无需照顾观众的感受,甚至也不用理会乐曲的脉络,只需要信手弹去,兴至之时甚至可以辅之以长啸,更容易进入无我的状态中,享受这种用志不分、物我合一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弹奏出的乐曲虽然未必动听,但一定是最有感染力、最能接近自然本真的,因为它超越了音乐本身,与幽静的翠竹与柔和的月色一起,组成了淡泊浑成的天籁。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隐者”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身份,从常理来说,一个人既然摒弃俗世、安隐山林,就应该避免任何与人接触的机会,保持自己“隐”的状态,否则似乎无法称为真正的隐士。但如果真能做到弃绝任何与人交往的机会,那这位隐士也就不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中,那么他的存在本身,也成了难以证明的问题。因为有着这些矛盾,所以要想写好一位隐士,既不能写得太直露,又不能写得太虚幻,对诗人来说确实很难把握。不过贾岛这首诗却将这些矛盾处理得很好,诗中的隐士游踪不定,藏形于白云深处,连前来拜访的朋友都无法一睹真颜,始终与俗世保持着一段距离;但是俗世之人又可以通过他的童子,得知他每日入山采药的生活习惯,这样一来,隐士好像也是能够接触到的真人了。这种与人世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了隐士的高逸与莫测,而这样的状态,正为“隐士”一词做出了最熨帖的定义。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风乍起,春鸟啼鸣,原本是旖旎宜人的景象,面对这样的景象,不但不用心欣赏感受,反而要用“打起黄莺儿”这样激烈的手段将其破坏,前半首诗中的主人公,给人一种凶悍泼辣的印象,让人感觉难以接近。但是到了诗的后半段,这种难以接近的感情却立刻转为同情与怜惜:丈夫远戍辽西,经年不还,不知生死;两人相隔千里,无法传递书信,只能利用无远弗届的梦境,暂时来到丈夫的身边,看看他是否安好,以慰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因为黄莺的啼叫,唤醒了梦境,使得这样小小的愿望都无法达成。而且黄莺只管欢声歌唱,完全不照顾听者的感受,万物的生机与欢乐,无不反衬出思妇的寂寞与忧伤。诗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十分复杂,但诗歌的语言却简捷明快,有如口述,心中无限的幽怨全都隐藏在文字背后,引人回味无限。

    “以书弘道——徐兆寿书写作品展”在西北师大举行
    浅谈写意国画
    相关动态
    《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五言绝句,如画一般“雨季的重逢与告别”:诗人甘伟诗集《黄梅雨季》在复旦首发福建举办诗文朗诵音乐会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国民教授”戴建业:最新解读宋词情韵,让千年风雅照进当下生活鲁迅是不是诗人?首届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研讨会在安徽芜湖召开2025第三届“天涯国际诗会”在海南举办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及主题活动在京举行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三晋诗画,文旅海报带你秒入古诗现场《诗画安徽》:舞绘诗韵 剧载千年杜甫的一首初夏诗,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意境深远,令人向往
    书法家推荐
    邵毅龚颖平景珊珊杨旭杨旸张丽萍路崇斌万亚健石力鲁燕春
    画家推荐
    赵克俭施云翔高若瑜杨宏伟倪军李呈修李其蘘庄静徐建明钱洪洋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