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首初夏诗,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意境深远,令人向往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9次 | 更新时间:2025-11-13 10:35:51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经历了无数的颠簸与流离,对时局产生了深深的痛心。他决定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西行进入秦州。在一路的辗转之后,最终他来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旁建立了一座简陋的草堂,暂时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在草堂的日子里,杜甫深受周围宁静美丽的田园景色的启发,心境逐渐变得平和与舒适。正是在这段时光,他创作了《田舍》这首诗,描写了他在田园中的生活和所见所感。 《田舍》 杜甫〔唐代〕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田舍安静地依偎在清澈的江水旁,一扇简朴的柴门静静地立在古老的驿道边。四周荒草丛生,几乎让人迷失了方向,周围偏僻,居民也懒得打扮,生活显得随意而自在。榉柳树的枝条柔弱,随风轻摆,而枇杷树则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夕阳西下,鸬鹚们沐浴在余晖中,它们张开翅膀,在鱼梁上晒太阳。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杜甫在成都草堂附近一处田舍的景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的开头就点明了地点,营造出清幽、古朴的氛围,同时暗示了诗人远离尘世纷争的心境。江水像一条素练般蜿蜒环绕着茅屋,而古道则布满了斑驳的苔痕,柴门既写实又象征,隐喻诗人向往的宁静和归宿。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田舍的偏远与幽静。这里荒草繁茂,几乎遮掩了周围的市井喧嚣,诗人因此放松了身体,穿着随意,展现出一种慵懒自得的生活态度。用迷字既描写了景象,又隐喻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而懒衣裳则描绘了他摆脱礼节束缚后的自在状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杜甫转而描写周围的景致。古道边的榉柳树枝条纤细柔弱,随着微风摇曳;而枇杷树结满了果实,香气扑鼻。这样的自然景色,对于曾经经历过动荡生活的杜甫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诗的结尾,杜甫描述了自己在夕阳西下时的宁静场景,目睹了一群辛勤觅食的鸬鹚在夕阳的余晖下,落在江中的鱼梁上,晒着翅膀或整理羽毛,显得悠然自得。杜甫通过这一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此刻恬静与舒适的心境。 这首诗不仅是杜甫田园诗中的精品,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宁静的和谐美。诗人不仅赞美田园的风光,还通过这些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简单、宁静生活的渴望。在经历了动乱与颠沛流离之后,杜甫终于在这样的田园小天地里找到了心灵的安慰。
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反映了杜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揭示了诗人在经历战乱与动荡之后,内心对安稳、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