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人质:邱振中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华际·本义空间开幕,展出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教授近50件新作。
邱振中为当代著名艺术家、诗人、书法家,1979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批书法研究生。他在长达45年的研究与艺术创作中,不断深入传统和当代思想,不断突破既有的创作模式,在书法、水墨、装置、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中创作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人质》的命名出自邱振中对个人与传统关系的思考。展览前言中说道:“一个人选择书法,则意味着你成了传统的人质。书法几乎是传统的同位语,不管你以后变化出怎样的面目,都无法离开与传统的关联:有时是被迫的,有时是自愿的。即使你远在天边,也能随时感受到它的诱惑和威胁。”
当代艺术界谈到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大多认为关注传统就是保守,而关注传统的人们,则认为关注当代就是背叛。两者相互攻讦,略无止息。但邱振中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传统是我们不可更改的背景,当下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两者的融合是未来唯一的道路。
1989年,邱振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最初的四个系列》,被批评家认为“标志着中国现代书法的开端”。此后,邱振中的各种创作,被看作书法切进当代艺术的“现象级的征候”。
2018年,《语·默》展,通过书写当代哲学与诗歌文本,邱振中推出“不可读”作品,为他自己,也为书法开辟了一条新路。邱振中运用他书法理论中“绞转”的概念创作装置作品《空·流》;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邱振中三件雕塑作品,他把书法的书写性与狂草中空间不可端倪的变化注入三维作品中,为当代雕塑开拓了新的思路。
在邱振中的艺术探索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个艺术家看似矛盾,却又互为依存的两面:对传统不遗余力的深究和对当代艺术富有张力的思考。我们几乎在他每一次突进之后,都能见到他回到书法领域,观察、沉思,并不断有新的发现。
重要的改变始于2022年,一组尚未命名的新作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它开始实现了邱振中对当代艺术创作的理想:既包含了传统中核心的东西,又包含了传统中没有的东西。在人们为书法的前路而茫然时,它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
新风格包含复杂的构成和新的技法,此后三年,酝酿出《人质》中一系列作品,它们与2022年的新作汇合在一起,标志着这一风格的成熟,并展现出蓬勃的活力。
《人质》带来传统与当代更深一层的融合,探讨了每一位作者在面对强大的书法传统时,那种既被它吸引、塑造,又渴望找到自己独特表达的矛盾和张力,揭示了个体与伟大传统之间那种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部分作品欣赏
DQ2022-1 69cm×46cm 纸本水墨 2022
杜甫·夜二首·其一 34.8cm×102.5cm 纸本水墨 2025
辛弃疾·破阵子 23.2cm×136.9cm 纸本水墨 2025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5cm×98cm 纸本水墨 2025
李白·答湖州司马问白是何人 40.5cm×28.5cm 纸本水墨 2025
杜甫·存殁口号二首·其二 101cm×34.7cm 纸本水墨 2025
明诗别裁·三号 21cm×29.7cm 纸本钢笔墨水 2025
邱振中著作推荐
01
海上题襟
此乃堂也
邱振中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购买
·非凡的时代·
·更高的标准·
邱振中谈书法的现状与理想
《此乃堂也》收录邱振中随笔,序跋,书信,演讲,对谈二十三篇。书中文字对书法的传统,书法的标准和理想,书法在整个文化史上的地位,对艺术、学术可能有的贡献等命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丰富的想象。这些曾经散落的文字一经串联,便勾勒出邱振中思维触及的众多方面,向读者呈现邱振中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问与求索。
02
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
邱振中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购买
·中国现象与分析方法的结合·
·揭示书法形式构成的种种奥秘·
·把书写技法放在历史变迁中进行解析 ·
·揭示汉字书写与生俱来的规定与可能性·
《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书法形态理论的完成。它为书法领域的创作、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众多的可能。它建立了一个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系统,为各视觉领域的图形研究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