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网!请
【登录】
或
【注册】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首页
艺术动态
书画名家
经典名作
在线展览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艺术学堂
华夏历史
文娱故事
文房商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横幅展示
趣闻杂谈
艺术人物
文献书籍
文物古玩
墨客专稿
诗词文赋
国学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先知
>
重点推荐
圆明园青铜“虎鎣”亮相国博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443次 | 更新时间:2019-02-11 14:29:38
“虎鎣”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后,国家文物局等各方共同努力,最终推动了“虎鎣”回归祖国。“虎鎣”被掠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如今,“虎鎣”从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国并入藏国博的坎坷历程,再次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巨变。
“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昨天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在故土接受了国人的目光巡礼。在国博为其开辟的专场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从器型、铭文、功能等方面了解“虎鎣”的特点、用途,还能通过“虎鎣”被劫掠的过程了解圆明园曾经遭受的历史浩劫。
展厅里,原本光秃秃的“虎鎣”有了一个紫檀云纹灵芝形器座,用以彰显其源于清宫旧藏的特殊身份。这个底座高6厘米,重0.895千克,应是清宫“造办处”制作。
据介绍,“虎鎣”的名称主要依据其流管上的卧虎造型而来,从形制、纹饰和铭文特征来判断,它应该是西周晚期的器物,距今近3000年。“虎鎣”其实是一种水器,经常与盘相配合,在祭祀时作为盥洗之用。通过X-ray探伤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见明显的后世修复痕迹。在x光下,甚至可以看出盖顶有铭文和龙虎组合纹。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件西周“瑰宝”,国博此次专门为其开了“专场”,从器型、铭文、功能、纹饰、器座等多方面全景式展现“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详细介绍对“虎鎣”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对它从流失到回归的历史过程进行呈现。据悉,这是国博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展览预计展期1个月,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上一篇 ∧
9件国宝入驻故宫“九州幻方”特展
下一篇 ∨
清代画家个案研究的新成果
相关动态
中国近现代陶瓷雕塑精品展杭州展出
马未都:每天展出3000件,100年不重样!
圆明园青铜“虎鎣”亮相国博
故宫馆藏明景泰、天顺、正统瓷器精品欣赏
景德镇出土瓷片与三朝传世瓷器精品聚首故宫
逸品轩瓷器热销专场 弘扬华夏名瓷文化
故宫馆藏明宣德瓷器精品欣赏
如何通过釉面的判断来区分瓷器的新老
广西钦州:古窑再开窑 古陶焕生机
官窑中的官窑:清代珐琅彩瓷器
那些价值连城的瓷碗贵在哪里
故宫馆藏宋代瓷器欣赏
书法家推荐
班兵
刘恒明
张业隆
姚丹
封忠杰
张宏宇
陈宝安
王凯
仇永光
周德军
画家推荐
安君康
郑光旭
陈晋渔
安丽彬
聂华明
孙忠彪
武师宇
贾大年
邵立春
李云德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