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江门市美术馆、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珠海市美术家协会、梅州市美术家协会、肇庆美术馆、珠海市古元美术馆
协办单位:广州市富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罗映球美术馆
学术主持:梁 江
策 展 人:王畅怀、罗秋帆
展览地点:江门市美术馆5、6号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9月20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25年9月20日上午10:30
研讨会时间:2025年9月20日下午14:00-16:30
前言
金秋送爽,翰墨飘香。值此“墨韵丹心——曾道宗中国画作品展”隆重开幕之际,我谨代表江门市美术馆,向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曾道宗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曾道宗先生是一位在当代中国画界不可多得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在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更有自己独有的见解与成就。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精神创作了大量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力作。本次展览的呈现,是对曾道宗先生个人艺术成果的一次完整的亮相,他在江门市美术馆首次启动后,还将在我省多个地方展出,最后会集中于省府广州与全省人民见面。我想,通过对展出作品的品读,大家一定能够感悟到曾道宗先生艺术作品背后的那种坚韧不拔的艺术坚守与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士子们对中国绘画的那种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以及曾先生那种处世为人不求名利、淡泊世俗的人格魅力!
曾道宗先生,是我国当代画坛成就斐然而又不求名、不求利的当代学者,同时,还是一位长期扎根于祖国民族教育事业,拓展民族美术教育和美术普及工作的大教育家。其艺术造诣深厚,创作成果丰硕,尤以表现祖国壮丽山河的山水画见长,人物画创作亦卓有建树,如《西海春田》《苍茫昆仑万里行》《山川新绿》《小牧民》《有朋自远方来》《电站青工》《姐妹》等代表作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广受赞誉,部分精品更荣膺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国家殿堂,彰显了其艺术创作的高度与社会影响力。
为此,我们还将特别编撰出版《曾道宗中国画作品展暨江门市美术馆藏曾道宗作品集》,旨在将曾道宗先生捐赠作品以图文形式公诸同好,让更广泛的艺术爱好者、研究者及公众,有机会欣赏到一位卓有成就画家的“凝固的诗篇”,感受其超越个人创作的艺术情怀。这不仅是对曾道宗先生在绘画创作与美术教育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致敬,也是对其热爱祖国美术馆事业,推动艺术作品留在美术馆收藏的充分肯定与由衷感谢。同时,这也是美术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对优秀艺术资源进行发掘、整理、研究与传播的重要举措。我们期望,本次展览及《作品集》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绘画艺术多样性、感受艺术收藏品独特魅力,丰富公众文化艺术生活,为艺术研究提供一份源自艺术家视角的珍贵图录。
本次展览和收藏能够成型,我还要特别对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罗秋帆老师的鼎力支持致以最崇高的诚挚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及作品集的顺利出版,都离不开罗秋帆主席长期以来对我本人的支持与对江门市美术馆的深厚情谊与良好的合作关系,他的倾力相助为本次活动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最后,我谨代表江门市美术馆,向曾道宗先生为本次展览及作品集编撰所倾注的无私支持与友情奉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谢意!愿曾道宗老师艺术之树常青!同时,向所有为展览成功举办及作品集的出版提供鼎力支持的领导、同仁、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王畅怀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江门市美术馆馆长
曾道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8年生于广东兴宁,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历任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师,青海省文联《青海画报》编辑,青海省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美术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海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艺术师范副校长,岭南画派纪念馆董事。擅长中国人物画山水画,曾两次为人民大会堂青海厅和毛主席纪念堂作画。曾举办个展和联展,上十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全国重要展览,先后分别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展出。部分作品获奖、被收藏、出版发表。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专家辞典》《广东高级专家辞典》等辞书。
草原雄鹰
第一篇章:为民造像
曾道宗先生最让人敬佩的,是他扎根西部高原二十多年,深入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不是走马观花地采风,而是真正融入其中。在这里,除山水风景外,他还写生和创作了大量表现牧区和藏民生活的人物画作品。他笔下的藏族老人,脸上的每道皱纹都仿佛在诉说高原阳光和风霜的故事;他画的牧羊少年,眼神清澈明亮,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画作不仅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曾道宗的人物画创作题材远不止于浓郁的藏族风情。在他的笔下,既有彰显伟岸气度的国家领导人,亦有尽显才情风骨的艺术前辈同仁,更有饱含生活温度的质朴劳动人民。无论聚焦于任何的人物形象,他都能准确把握每个人独有的精神特质与形象特征,既保持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又融入西画的造型方法,让人物既真实又有艺术美感。这些作品不仅是一个个人物肖像,更是一个时代的生动记录。
无根草原落尽的歌
牧场晨曲
藏河牵线
草原晨曲二
第二篇章:山水情缘
曾道宗先生的山水画特别值得品读。他的山水画注重传统规律,而无陈规定俗,南北两派山水精华融会贯通,心底正气,纸上跃现,醇和自然,气象万千!观其山水,既能见北方山峦的巍峨磅礴,又能体会到南方云雾的沁润灵动。这份独特的表达,源于他别样的人生轨迹:生于岭南、长于岭南的岁月培养了对自然细腻的感知;而在青藏高原二十余载的工作与生活则涵养出曾道宗先生雄浑开阔的艺术气度。
在他的画作尺幅上,既有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的大尺幅“庙堂之作”,气象庄严、格局恢宏;亦有小尺幅的写生佳作,意趣灵动、随心所制。尤为难得的是,他的山水创作并非对古人笔墨的简单复刻,而是源于对真实山水的躬身体察与深切感悟,这也正是他的作品独特魅力之所在。让观画者在笔墨间触摸自然的磅礴壮丽之时,更能深切体悟到画家对祖国山河的一片赤诚丹心。
祁连山下夏阴图
山村人家
鸟岛喧夏
丹霞山远眺
黄河古峡
第三篇章:客韵乡情
作为广东梅州兴宁籍艺术家,曾道宗先生自1986年南归广东后,便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转化为核心创作动力。他聚焦于家乡的客家山居、田园景致与民风民俗,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深度融合客家山水与人文精神。这一篇章作品虽延续其构图的充实与笔墨的浑厚,但相较于西北题材的苍茫粗犷,更注入了一份岭南特有的温润与灵秀,于雄健中见含蓄,在质朴中透雅致。
在艺术表达上,曾道宗先生通过对围龙屋、茶山、溪涧等典型客家文化符号的提炼与描绘,不仅再现了客家人世代聚居的生活场景与安居环境,更深刻隐喻背后勤劳坚韧的人文精神。这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客家文化的一次系统性艺术建构。
南粤雄风
灵光寺烟云
客乡春晓
皓月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