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网!请
【登录】
或
【注册】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首页
艺术动态
书画名家
经典名作
在线展览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艺术学堂
华夏历史
文娱故事
文房商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横幅展示
趣闻杂谈
艺术人物
文献书籍
文物古玩
墨客专稿
诗词文赋
国学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献书籍
普及全民书写 《书法教育》创刊
信息来源:光明网 | 阅读次数:2310次 | 更新时间:2018-01-16 10:00:40
2018年1月14日下午,《书法教育》杂志创刊出版座谈会暨“全国高校书法教育专家百人作品邀请展”在中国美术出版大厦举办。来自全国的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会前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作品邀请展。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党委书记周伟、总编辑林阳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周伟提出,《书法教育》的创刊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响应贯彻落实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美术机构,与共和国同成长,和民族共命运,现在站在新时代伟大复兴的节点上,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美术出版事业发展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书法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的核心。学书法,不仅是学写字,更是学文化。书法教育不单单是书写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为此,人民美术出版社将以《书法教育》创刊为新起点,努力普及全民书写,讲好中国故事,写好中国字。同时,周伟提出,书法教育最终还是落脚在“情怀”二字上。对于书法教育,我们应有一种共识,即书法的教育不仅仅是艺术的教育,更应该是文化养成的教育,是一种情怀的培养,让受教育的人得到心灵的满足,引导人们去往高尚的境界,拥有宽大的胸怀,不计较功利之得失的情怀。情怀是无用中的大用,是内心的执念,更是内心坚定不移的追求,让内心有归宿。情怀有三,一是文人情怀,这是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情怀,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共同追求。二是人文情怀,书法教育是文化之传承,是恋恋不舍的情感。三是家国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书法是中国最具特色与普及的艺术门类,书法教育的实践会使人们对国家形成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
来自全国各地书法届的专家学者们对《书法教育》杂志的创刊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围绕《书法教育》的办刊方向、内容选题、栏目设置等方面建言献策,共同呼吁《书法教育》在新时代中国文化复兴的潮流中勇担大任,积极引导与推动全社会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办成一本普及全民书写的优秀杂志。
《书法教育》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将于2018年2月正式创刊。作为国内唯一国家级书法教育类期刊,《书法教育》旨在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立足全民书写,致力于提高书写水平与弘扬书写文化。紧紧围绕基础书法教育、高等书法教育、社会书法教育,为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提供发表作品、展示成果、交流经验、解答疑惑的平台,促进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和艺术审美素质的提高,推动中国书法教育改革的发展。
上一篇 ∧
朱孝臧:鲜为人知的近代书法家
下一篇 ∨
台湾地区艺术品市场日渐成熟
相关动态
跨越时光的学术丰碑 | 美术史论泰斗俞剑华遗著《中国画理论》出版
《故乡记忆画石湫》新书9月28日首发
第33届全国书博会在重庆启幕
“走进古籍,看见历史”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番茄小说联合征文收官,征集作品超4.8万部
《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在甲骨文故乡安阳首发
聚焦“稷下学宫” 历史非虚构作品《稷下先生》在京首发
书写不能穷其万一——《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自序
山西博物院展出近500册古籍善本
《淮阳太昊陵篆刻书法集》正式出版发行
新书推荐|孙晓云《安乐铭》
“和古籍打交道,我觉得自己很年轻”
中国国家版本馆入藏《百年巨匠》纪录片及系列丛书
书法家推荐
班兵
刘恒明
张业隆
姚丹
封忠杰
张宏宇
陈宝安
王凯
仇永光
周德军
画家推荐
安君康
郑光旭
陈晋渔
安丽彬
聂华明
孙忠彪
武师宇
贾大年
邵立春
李云德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